
又见现代京剧《红灯记》
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时常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其收视率多少,不清楚,但老在重播,证明这两出戏还是有观众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人的背攻唱段,早例入卡拉OK厅点唱机里的曲
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时常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其收视率多少,不清楚,但老在重播,证明这两出戏还是有观众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人的背攻唱段,早例入卡拉OK厅点唱机里的曲目,我们这些有过“知青”经历的人,进了歌厅总会拿起话筒“OK”一下过把瘾。这两出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以后经过无数次加工,成了中国现代戏曲艺术的精品。不知谁说过,文学作品如果五十年后还有人读,那就会一直有人读下去,我看这“红”“沙”二剧,也会一直有人演下去,有人看下去。刚才独自又看了一次央视戏曲频道重播的《红灯记》。演员的唱、做、念功夫真让人折服,铁梅和李奶奶的尤为好,其每句道白每句唱腔十分讲究,一招一势滴水不漏。此戏是为庆祝北京京剧院成立三十周年献演剧目,屈指一算,北京京剧院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红灯剧》非本团的原创剧目,如果没记错的话,它应是中国京剧院首演。当年刘长瑜扮演铁梅,高玉倩扮演李奶奶,钱浩亮扮演李玉和,鸠山的扮演者是袁世海。也许这以前还有其它著名京剧大腕扮演过这些角色?北京京剧院重排的《红灯记》,有的地方恢复了原貌,但我觉得这些恢复是多余的,原来删掉并未错。比如,鸠山在王连举叛变那场戏的一大段唱,本是删去的,现在又恢复了。王连举受刑,你鸠山唱什么唱,锣鼓点中,鸠山稍作焦急等待状很好,锣经完,打手出来报:王连举招了。鸠山:谁?打手:搬道工李玉和!收光,暗转。瞧,这多干净。好像鸠山不唱那么几句,有减反面人物内心的狠毒。其实,刑场传来的鞭打声和喊叫声就说明了一切。但凡艺术,其美的标准是加一毫则长,减一厘则短。我看,以前的《红灯记》就是这样。不过,这次演员的表演不逊于从前的刘长瑜们,除了李玉和扮演者在唱功上不尽人意外,其他主演均有出色的表现。现在的铁梅和李奶奶扮演者从扮相到唱到做到念真的好。鸠山的表演也细腻,耐看。看得出,导演是下了功夫的,演员并不是重复从前大腕们的路子,而是在艺术上更精细更准确更出色。李奶奶在“痛说革命家史”中对铁梅的那段念白真是炉火纯青,其语气的轻重缓急,语感的跌宕起伏,直钻人心,配合其精彩的唱,相当有艺术感染力。艺术就是要讲究、考究,点点滴滴不能马虎。何谓舞台艺术精品,就是反复打磨,经得起时间检验,长演不衰,无数代人以它为典范。《红灯记》就是这样的精品。
记得年轻时长者有句衷告:十年磨一戏。现在听来,真不可思议,在什么都讲“短平快”的今天,十年磨一个戏,那搞戏的人还吃什么(既使有长官愿意投钱,有投入就应有产出(政绩)的要求,也不允许你长时间搞一个戏)?当下讲究的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说实在的,我们搞戏的巴不得几天就弄出一个戏来,然后用几天时间排练,继而上演,嫌钱。吹糠见米,立竿见影,是今天社会的普遍心理。曹雪芹耗精费血披阅十载,书就传世小说《红楼梦》,其实,如果将其生命体验时间算进去的话,何止十载!像京剧《红灯记》这样的作品,当下很难出来了(我这里主要是说它的艺术性——如整台艺术节奏的把握,唱做念打的考究,舞台调度的精细,台词唱词的简洁生动、音乐设计的继承与发展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