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18岁他异想天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少年得志:18岁他异想天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醉经小说2025-11-29 00:27:04
在打工成为一种就业方式的今天,几百万的人口随着打工的浪潮涌到了东莞这片热土上,从此就注定在生活的边缘上挣扎成长。多少人在这里混了一生才混个小小的管理者,甚至有的人一生都像个跳蚤样在不同的厂里出入,却依
在打工成为一种就业方式的今天,几百万的人口随着打工的浪潮涌到了东莞这片热土上,从此就注定在生活的边缘上挣扎成长。多少人在这里混了一生才混个小小的管理者,甚至有的人一生都像个跳蚤样在不同的厂里出入,却依然不改老员工的称号。而18岁的王生却不甘心就这样作为一个小小加工厂的工人,他要开创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在老板一再的挽留下,他依然谢绝老板的美意。
就这样一个无论从年龄还是从就业经验方面都不够成熟时段他能成功吗?他的梦真的能实现吗?他是不是在异想天开呢?
最终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不仅获得了事业上的胜利,而且还赢得了事业上的搭档和人生的伴侣,甜蜜的爱情伴随着成功的事业蒸蒸日上。
初出茅庐,打工路走的如此艰辛
1986年6月,王生出生在江西的一个贫困山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个靠天吃饭的经济贫困的角落有走不完的山路,干不完的农活,过不完的苦日子。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层不变的生活。祖祖辈辈守着那份维持生存的土地,将一生都心安理得地献给了那片黄土地。在王生的家里他排行第五,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七口之家就这样紧紧巴巴地过着。那时“打工”这个名词刚刚流散到当地年青人的思想里,老辈们一致认为能让生活过好的唯一办法就是侍候好田地。
2001年7月,王生还是一个15岁的未成年人,这一年他勉强混个初中毕业,因为家里除了那点只够维持生存的口食,再无其它经济来源了。下学后,王生就呆在家里学着帮父母管理田地,可农活是辛苦的体力活,付出起不了完会的决定性作用,收成一半还得看天,忙了两个月,王生就不耐烦了。这时村里正好有个人在广东打工回来,听说那边还行,王生就告诉父母他也要出去打工。他在家里是老小,家里虽穷可也舍不得他一个人那么小就一下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王生不甘心就这么穷守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就求那个人来家里说服父母让他出去。最终父母拗不过他,无奈地放他南下。他随老乡一起汇聚到东莞这片打工者落脚的热土。
那时的他还是一个视觉朦胧的孩子,对外面的新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望。可一出来,面临着没有过高的学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无奈地选择了一家小小的私人作坊的加工厂。
王生在加工厂的几个月里,过着生命中最辛酸的日子。那是坐落在东莞市寮步镇向西工业区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附近连个超市都没有,面积约三间普通民房的大小空间,中间的隔层打通,合并成一个大大的作坊。当时的工作人员连老板和老板娘也不到20个人,其中就有四五个是老板的亲属,其余的就是他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青年。大家年龄相仿,阅历也不相上下,大都是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学生,在小作坊里大家都免了被查收童工的麻烦。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辛苦而又安稳,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每月拿着600块的工资,倒也十分收惬意。当时100元人民币他还未真正支配过,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寄回去还债了。
他回忆起上学时的情景说,每学期交学费的前几日都是父母最头痛的时候,看着父亲常抽着汗烟,母亲催着父亲四处借钱的唠叨声。开学那天早上,母亲从拮据的口袋中掏出那一堆零碎钱,他才松了一口气,这学费总算有着落了。接着又是父母为了还债而省吃俭用,加倍劳作。在小作坊里上班,他觉得每多寄一分钱,父母就少一份经济压力。他不想让父母担心他在外的生活,写信总是告诉父母他过得很好,其实真正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那里上班,大家开始不觉得有什么委屈,像他这样的年龄,每个月能挣几百块比在老家刨地强多了。他是穷人家的孩子倒也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一晃两年时间就过去了。每天正常上足13。5个小时。正常的上班时间是7:30—12:00,下午13:00—22:00。而且住的房屋也是老板租的简陋的出租屋,已记不清是多少平方米,只记得一个个上下铺挨在一起,两个床铺的间距只有一个人侧身穿梭的空隙,就那么三间房屋住了十多个同事。平时吃着老板娘从菜滩上捡回来的枯黄白菜,空了心的萝卜,变了味的豆腐,再累也难吃上一顿肉。每次遇到难得的一次休息,大家都结伴去寮步镇的大商场逛逛,然后又回到小市场里猛购一些廉价的日用品和衣物。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经验的日益丰富,王生已不安于在那里继续工作,在和老乡的交谈中,他对自己的工作渐渐不满起来,于是他有了离开的想法。2003年11月,王生还是辞职了。离开小磨坊后才发现工作也不是那么的好找,折腾了一个星期总算进了一家五金加工厂,是做首饰的。这家工厂也不算太正规,但较前次相比,还算可以。每天做足8个小时,其余的算加班时间,就是底薪和加班费太低了。每个月辛辛苦苦下来也就是800-900块的工资,可来回折腾,工作也没有多大的起色,依然难改贫穷的困境。
古人云:“树挪死,人挪活。”王生猛然清醒,他没有学历,但可以有技术啊!做这么久了,应该用心钻一钻,总有一天会脱离又苦又累的生产一线的。回想起来东莞打工经历的艰辛,他感慨万千,也许人生百味,都需要细细品尝。而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会经历曲折与坎坷。他相信,只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会完整。
打工路上!再高的职位也收买不了他创业的心
就这样,在那家工厂,他一干就到了2004年的10月份。那家小厂,由于规模小,大半年来,王生和同事及老板都混熟了。对那里制作上的程序和业务上的流程也相当了解,连加工原料由哪里提供,加工好了的半成品又供向哪里,聪明的王生早已用心摸透了。这时他对那里的工作已感觉索然无味。于是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并雄心勃勃地打算单干,看着头脑灵活的王生,老板和老板娘实行轮番劝导,并答应给他一个主管的职位和加几百块的薪水,面对老板的盛情拘留,王生感到左右为难了,勉强答应暂留一段时间。
2004年年底,工人们大多都选择年底回去过春节,王生想想自己出外都3年多了。以前平时上班没时间,过年车费又太贵,一直没有回家。这年他也觉得应该回去看看家是的双亲了。
2005年年初,过完春节,王生又回到工厂。探亲的这段时间,他觉得家里有很多人都在外经商而且发展的不错,他也不能再这样打工了,于是他在一个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