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德雷克》:保护女人隐私者是为天使

《维拉-德雷克》:保护女人隐私者是为天使

醒悟杂文2025-12-13 14:24:56
《维拉-德雷克》(《天使薇拉?卓克》)是一部英国电影,获得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影片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天使。在中国,我们称这样的人叫“老娘婆”,就是私下里为“大姑娘”拿肚里孩子的那种女
《维拉-德雷克》(《天使薇拉?卓克》)是一部英国电影,获得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影片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天使。在中国,我们称这样的人叫“老娘婆”,就是私下里为“大姑娘”拿肚里孩子的那种女人。
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入大雅之堂的,但是,当电影把镜头对准她的时候,还是令我们感受到她的独特的平凡的人生的起伏与波澜。

这样的影片天生地吻合威尼斯电影节的口味。影片的主题可能是很大的,在我们中国,计划生育是一个国策,对于英国来说,想必这种私下堕胎也是一个时代的敏感事件。但影片撇开所有的严肃的课题与社会学家们激烈急论的焦点,而是把镜头放入到一个老女人的平凡家事与人生上,直接把观众带进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特别的英国人的普通人生活空间,让我们去身体力行地感知现实的生存实况。降低摄影机角度,切入生活层面,低调表现人生状态,以小见大,从个人案例,折射时代风貌,这可能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选择标准。

整个电影的叙述状态,几乎呈鲜明的一地鸡毛的散漫风格,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全面展现的是家长里短的旧时代的日常生活,几乎看不到一点影片重点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随着生活图卷的缓缓打开,影片在日常生活的平常态叙事中,日渐把叙述重点放到了薇拉?卓克为别人打胎这一事件上。

这就像水墨画,开始看没有重点,但随着画面的打开,浓抹重彩处,便从勾勒的线索中清晰起来。影片开始的时候,提供的都是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事件,如薇拉?卓克担负的保姆工作,就是通过她在不同家庭的奔波中体现出来的。在表现薇拉?卓克奔忙身影的时候,镜头还以同样平淡叙事的方式,介绍了薇拉?卓克的家庭成员,一个对她信任有加的丈夫,一个思想活泼的儿子,一个墨守成规的女儿。一切都是这个社会上普通一员所共有的平凡的职业身份及家庭构成。

但是就在这些平凡的元素中,薇拉?卓克的另类的作为凸现出来了。影片接入薇拉?卓克为人打胎的场面的时候,也是以不经意的方式切入的,在这里,她仿佛延续着之前她在别人家做保姆的工作,但是在这个片段出现的时候,却是她为一个躺在床上的女人更换用水,令观众对她的行为感到十分蹊跷。之后出现了一个名叫莉莉的女人为薇拉?卓克牵线搭桥打胎事宜,才使我们知道,薇拉?卓克在她的前面由电影罗列的平凡事态中,还在做着为别人义务打胎的事情。

电影的叙事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富有深意的呈现。就是前面打压薇拉?卓克这个人物,拼命地把她往平凡的角度打压,而这种打压中,又轻描淡写地点出她的堕胎行为,只不过是她的无数平凡事件中的一桩,但是,随着电影的叙事逐渐用平凡叙事转而向这一事件的集中,我们便感到这个平凡的事件,其实蕴含着一个时代赋予的大事件的特点。一个普通的女人,在平凡的行为中,不经意之间触及到了那个时代的硕大的伦理课题。平凡的叙事,也由此突然间拉开,升化成一个重大的命题,电影也突然间从小人物的陋巷与家居中抬举起来,融化至社会体系中来。平凡与重大在此得到了沟通。

这种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平凡与重大、善良与罪行,在影片中呈尖锐的对立状态。影片开始的部分,所有的平凡的叙事,都在塑造着薇拉?卓克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她对亲人的爱,对他人的关心,甚至对堕胎女人的热心帮助,都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善良动机。但是,这种看似没有危害社会的善良动机,却在某一点上,触及了法律的准绳。

当一个堕胎女人因为薇拉?卓克的手术而感染后遗症命垂一线的时候,也因而把薇拉?卓克的所有地下行为给拎到了地面上,她不为家人所知的义务堕胎也浮出了水面。法律显然不是以其动机的良善来决定自己的判断水准与行使效力,于是,薇拉?卓克被推上了法庭,接受法律的审判。

薇拉?卓克没有作多少抗拒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法庭上的交锋依然在影片中平平淡淡地没有多少戏剧冲突,即使是薇拉?卓克的做牢虽然在家庭里引起了一些微澜,但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在薇拉?卓克被揭出为别人堕胎的事实之后,家庭出现了骚动,丈夫惊讶,儿子愤怒,女儿无奈,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在影片里发展成一个戏剧冲突,在家庭里最为激烈的儿子的一古脑的抨击母亲的行为之后,眨眼前就是儿子对母亲的谅解。所有的矛盾,在电影的平淡化原则下,继续化解成法律的一面倒的决定性胜利。因为在法律面前,堕胎的非法性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堕胎行为会在社会伦理的盲区下蠢蠢欲动呢?为什么薇拉?卓克为法律所不容、为家庭不耻的行为,会在这个社会上得到如此密集的欢迎呢?

影片通过老姑娘苏珊的经历,告诉了堕胎通过正常渠道所带来的麻烦与困窘。这个线索与薇拉?卓克的主要故事线索自成体系,没有任何关系,从戏剧性的层次来说,应该说是不成功的,但是放在本片的纪实体的风味中来讲,却可以容忍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图解意图。实际上电影对苏珊到医院堕胎所遭受到的审问似的盘诘也是匆匆带过,并没有交代后来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电影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让苏珊加入到薇拉?卓克的故事主线索中去。

从薇拉?卓克的堕胎术与苏珊的打胎经历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禁止非法堕胎,但法律却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堕胎者的尊严、隐私保护等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如愿的堕胎者可能会得到生理上的安全,但却会带来精神上的风险,可想而知,堕胎者都是出于不可告人的动机,堕掉腹中的孩子的,比如影片中的苏珊之所以怀孕,是因为母亲介绍的男友对她的强暴,法律甚至连男人的强暴都无法惩处,而一个女人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却必须承担法律失语后的责任,而这正成为堕胎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敢诉求于法律保护的原因。在法律的盲区内,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薇拉?卓克这样的非法堕胎者成了这些怀孕女人的救命稻草。女人出于投鼠忌器的原因(这个“器”,就是女人的名誉与隐私),对遭受到的性伤害以及最为明显的后果——怀孕只能采取逆来顺受、默默忍让的办法,而对那些任何可以让她们抛弃直接面对法律、也就是不再面对公众准则、不至于让她们的所有的隐私都曝光在大庭广众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