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出的文章

骂出的文章

和神国散文2025-09-26 02:30:56
意外收到福建张建斌先生来信,毫不客气地对我进行严厉的批评:“见《黄河集邮》上先生《寻觅·投稿·尴尬》一文,同日又在《庆阳集邮》上读到同样的文章,在发行量小的民刊上行一稿两投确实稀松平常,但用这样的文章
意外收到福建张建斌先生来信,毫不客气地对我进行严厉的批评:“见《黄河集邮》上先生《寻觅·投稿·尴尬》一文,同日又在《庆阳集邮》上读到同样的文章,在发行量小的民刊上行一稿两投确实稀松平常,但用这样的文章一稿两投来说明自己一稿两投的心态,不知是否也觉尴尬?”
张先生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收到他的来信,则是第一次。第一次来信竟是这样一封信,着实令人吃惊。我这人是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思想一贯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平时只说人家好话,不讲人家坏话。然而,即使这样谨慎,竟还经常遭人误解。由于生性不愿辩解,因此,我常一笑了之。
《寻觅·投稿忿限巍芬晃模蚁群笠越匣汉偷男捶母擞胛叶嘤型吹募讣艺椒⑿械募时蛭谒苤脑颍灰槐痪堋R黄拢医衔甭兜刂匦滦垂蠓旨母怂奈话烀窦溆时ǖ呐笥选0谇槊妫奈慌笥讶靠⒘俗疚模馄恼伦芄部⒘怂拇危皇钦畔壬档囊桓辶酵叮且桓逅耐读耍菜愦聪铝艘桓宥嗤吨盍恕N业谝淮尉醯猛纯欤癖徽畔壬饷匆宦睿谷煌纯斓煤ǔ┝芾炝恕2还馄桓逅耐兜奈恼拢淮未畏锤创碳ぷ庞视衙堑难劬Γ兰埔汛痰么蠹已劬Ψ⑼戳耍痰么蠹已岱沉耍痰么蠹胰涛蘅扇塘恕T诖耍抑挥屑湔娉系叵蛑钗坏狼噶耍?
张先生真是个怪人,他在骂完我之后,竟然又赠我一份他主编的《邮者之封》,还要我给他写稿,难道他就不怕我给他的稿件一稿多投,乃至败坏了他的名声?既然他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也不妨写下这篇被他骂出来的文章寄他,他愿用则用,不能容忍一稿两用,则任由他掷于炉火之中化为片片蝴蝶。
我很同意喻金钢先生刊发在张先生赠我的这期《邮者之封》上的《集邮签名的载体》一文中的观点,他说:“对于集邮而言,最好的签名载体莫过于封片和邮票,并尽量通过邮政实寄,增加邮味,提高价值。”近几年,我对集邮的文化涵义颇有思考,在向前辈请教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附上一枚邮资明信片,让其将集邮的文化内涵浓缩为一、二句话,写在明信片上,然后实寄给我,成为一枚喻金钢先生认为较有邮味、价值较高的签名明信片。
粗略一翻,有关集邮文化的签名明信片有近百枚,上面的题词,是对集邮文化精辟的提炼,是走出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而鲜活了的集邮文化。限于篇幅,在这里只能挑选部分,与君同赏。
刘平源先生在题词明信片上写道:集邮给您知识和力量。
新中先生这样题写道:开展集邮活动,建设精神文明。
刘佳维先生的题词是:方寸话医学,集邮学问多(为笔者主编的《医学集邮通讯》所题)。
郭润康先生的题词是:集邮来源于邮政,集邮的本质属文化。
黎泽重先生的题词是:集邮使人生更加光辉灿烂。
李曙光先生的题词是:集邮可以磨练意志。
马佑璋先生的题词是:集邮文化蕴涵着怡情、益智、交友之道。
林霏开先生的题词是:集邮,寻求文化的路,崎岖不平;存积的印象,如芳草萋萋。
这些有关集邮的文化内涵的题词明信片,是我藏品中的珍品,从不轻易示人。不料,今日被张先生一骂,竟被激得将精品和盘托出,自己也颇感吃惊。倘若,本文能稍微消解一点张先生因我而生出的那股内心之气,我想,也就值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