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式的说教德育是行不通的

教条式的说教德育是行不通的

窃玉偷香杂文2025-12-28 04:37:14
什么是好的道德?道德教育是什么?又怎么进行道德教育……面对这些类似的问题,恐怕每一个家长、老师,甚至很普通的社会人都能够大侃特侃,大谈其道,甚至能够说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而且还能自圆其说,自成一家,
什么是好的道德?道德教育是什么?又怎么进行道德教育……面对这些类似的问题,恐怕每一个家长、老师,甚至很普通的社会人都能够大侃特侃,大谈其道,甚至能够说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而且还能自圆其说,自成一家,俨然就是一个德育方面的大师。
是的,在道德认识面前,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大师级别的,似乎没有一个人是这方面的白痴。我们都有自己的道德认识,而且是很深刻的道德认识,在很多道德问题上,我们的道德认识是相当清楚的。譬如说,路上看到了小偷在偷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按照正常的道德逻辑,我们是应该上前去制止的,在我们的道德理念里,制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任何疑惑的成分。如果考试出了这样的道德测试题目,我相信99%的人都会选择制止,而剩下的1%的人也是因为笔误而没有选对。按照正常逻辑,100%的人都会选择制止的。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把这个问题现实化的时候,你真的在现实中遇见了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去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答曰:利害冲突。简单地说是因为利害冲突是对的。我先假设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有上前制止的意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当你上前制止的时候,那个小偷可能会狗急跳墙,而这个时候,你不知道周围的人会不会帮你,你不知道周围的人会不会也像你这样有道德行为意识,或者他们是否勇于和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作斗争。所以,面对这种未知,你的选择是冷漠,是装作没有看见,是视而不见。
好,我们不说这样一个又严重利害冲突的话题,换一个更为简单的问题。譬如说,随手到处丢垃圾,或者吐痰什么的,可以说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大家必定是一清二楚的,而且去做了也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就是说我们不随地吐痰,不随手到处乱丢垃圾也对我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利益损害。然而,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现实的答案如我们在试卷上写的一样吗?也不见得吧。我们时常见到有人随地吐痰,到处随手乱丢垃圾,而且有时候我们上前劝说的时候,还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白眼,甚至有的还吹胡子瞪眼睛呢。试问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吗?也不见得;试问他们真的生下来就这么没有道德吗?也不是吧。恐怕他们的道德认识还是很深刻的,只是总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当连一点利益冲突的道德认识都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时候,我们又怎么指望那些又利害冲突的道德认识能够转化道德行为呢?
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畸形的结果呢?我认为,教条式的说教德育对此又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是教条式的说教德育呢?我认为,在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各种道德认识的教育,给他讲故事,说传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道德,什么是诚实勇敢,是什么是正义伟大,什么是见义勇为,什么是助人为乐……关于各种美好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品质,我们都一一告诉了他们,而且不厌其烦。当然,孩子们是天真的,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我们说的都是正确的,而且也确实准备以后去这么做。问题是,孩子们逐渐这么做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不高兴了。譬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问题了,他便想去帮忙,而家长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或者是出于自己赶时间,或者是嫌麻烦,或者是出去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他们会阻止孩子这么做。于是,孩子们开始困惑了,既然是正确的,既然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为什么又做不得呢?这和大人们所宣扬的不是矛盾了吗?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随着他们的理性思维不断成熟,他们也不再那么迷信大人和老师们的话,而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会看到些什么呢?譬如,家长和老师们要求孩子不准抽烟,抽烟是不好的行为,可是家长和老师们又怎么能够抽烟呢?譬如,家长和老师们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诚实是不好的行为,可是家长和老师们又为什么有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话不算话呢?譬如,随地吐痰和随手乱丢垃圾是不好的习惯,可是家长和老师们为什么有时也这么做呢?譬如,家长和老师们说过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可是出门遇见了不好的事情,为什么家长和老师们又拉着他们唯恐避之不及呢……关于现实中的种种不道德现象和孩子们概念中的种种道德标准不断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呢?或许他们的唯一的答案就是困惑和不解。
然而,我们依然道貌岸然地对他们实施所谓的德育,依然对他们大讲特讲关于道德认识的种种,我们依然拿考试等等手段作为要挟来逼迫他们接受所谓的道德教育。不错,我们都得逞了,我们都胜利了,在逼迫孩子们这一方面胜利了。由于他们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由于他们生活在大人们胁迫的世界里,所以他们被迫接受了,接受我们所谓的道德教育。这有点像一个流氓式的强盗胁迫了我们一样,虽然我们不愿意被胁迫,可是我们又无能为力,反抗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可能带了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我们别无选择,于是我们只能听从强盗的话,按他们所说的去做。现在的孩子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也是这样的,他们质疑道德教育,而又无能为力,所以也只能选择听从我们的话,按我们说的去做了。可是,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很显然,他们是不服气的,是不情愿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不断长大,当他们用“成熟的观点”,或者说用我们的观点,看待这个时间的时候,他们开始发现,以前所接受的道德原则原来都是虚的,都是伪的。在现实中,谁要是真的按照那种道德观去生活,恐怕他要处处栽跟头,要处处吃亏,甚至过不了几天就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和标榜的道德原则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是完全相反的东西。那么,按照那种标榜的道德原则又怎么能够在现实中存在下去呢?
于是,当他们到了现实中受了教训,得了书经的指引,他们便会学乖了。既然说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们也便了有了双重的道德标准。一方面,为了应付我们所谓的道德教育,为了应付我们所谓的考试,他们便乖乖地学习道德知识,增加道德认识,不断充实自己的道德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