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与计划经济

计划生育与计划经济

宕落杂文2025-12-24 21:18:00
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计划生育”的。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
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计划生育”的。
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官方的报道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到来;相反,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可能会超过17亿,世界人口在2006年就会达到70亿。不过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一些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个说法没有根据,是不科学的。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至今,确实少生了不少,而且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不谈计划生育的利弊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方法是否值得商榷,仅谈谈计划生育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相关性。
这要先从计划生育的缘起说起。生育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人们所能发挥的仅仅是高度的出生率和高度的死亡率。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医药卫生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人们有限的认识程度,对于生育问题只能听天由命,被动的接受,是难以进行人为干预的。
就拿超级大国美国来说,真正对生育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付诸实践的人是一个被称为桑格夫人的妇女。她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下定决心要改变妇女除了生孩子就是生孩子的现实状况。她从宣传女性应该了解的常识开始,一路写文章、发传单、印手册,鼓励女性抛掉思想包袱、解放自己疲惫的身体,学习并指导她们使用科学安全的避孕方法,和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及顽固守旧的教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她创办并公开发行了一份刊物——《女反抗者》,其中提出BirthControl的概念。这两个词的本义应该是节育、生育节制,国内很多人却直接翻译成计划生育。这当然不能算错,但这显然不能准确诠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经过多年艰苦的斗争,桑格夫人的观点和主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终于,全美国第一家节育指导所(而且是除荷兰以外世界第二家)在桑格夫人的主持下开业。又经过数载不懈的努力,美国计划生育协会(TheAmericanBirthControlLeague)成立,从此使节育问题和避孕方法的研究走上了正轨。
由以上可见,桑格夫人斗争的目标——争取节育或避孕的自由,解放妇女的身体——实现了。但她并未就此而止。此后,桑格夫人对于生育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渐渐转向了更加积极的、博大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人口问题和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问题了。至此,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正是如今我们正在大力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桑格夫人很早就意识到:亚洲膨胀的人口是世界和平安定的最大威胁。1922年,桑格夫人辗转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来听这次演讲的师生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甚至窗台上都站着人。正是这次演讲,使中国人真正了解了节育观念。此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和宣传桑格夫人的观念,中国的节育运动之火也开始渐渐燃烧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也都很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着力贯彻实施。尽管毛泽东主席确实曾经说过“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话,但在那样一个“社会疯狂,人也疯狂”的特殊年代,这句话应该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一定是发自他本心;况且,以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谋略过人,不会不知道问题的重要性,只是由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过分强调和断章取义,就拼命生啊,生啊,生啊,20年时间多生出近三亿人来,等到马寅初等专家呼吁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亡羊补牢,尚未为晚。经过老一辈领导人的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国家机器又重新得以正常运转。新一届领导班子果断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小康生活,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
不少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通过我们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这种观点并不确然。因为它最早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慢慢认识到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载货汽车,过重的货物显然影响车的行程;如果抛下过重的负担,制定严密的计划,车的行进速度加快了,任务的完成自然会更出色。因此,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人口问题,会对计划生育政策有更全面的认识,即这个政策是具有普适性的。譬如,这个词的权威的英文翻译就统一是FamilyPlanning,这也是桑格夫人最终倡导的观点。当然,政策的具体实施则要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而有所不同,而且也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这肯定是无可厚非的。
至于中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有着本质的不同,经济的运行模式当然也会不同。就我们当初的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别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况且,当初我们的经济模式除了苏联以外,并无可供借鉴的对象,所以,也只能“有样学样,照猫画虎”的模仿我们的老大哥,制定自己的经济计划。可惜,老大哥和我们渐行渐远。最后,小平同志“拨云雾而见青天”,大胆设想,勇于实践,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当然,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从而使中国再次焕发生机。
可见,计划生育与计划经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谈不上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至于说到没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那则是我们的国家智库和专家学者们的事了,小子不敢妄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