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耙
古时候的读书人恐怕对犁田耙田都不太接触,电影《刘三姐》里的秀才居然出现了“我在前来牛在后”的笑话。在农村种地犁田耙田是少不了的,但在我所干过的农活中,犁田耙田是干得最少也干得最不好的两项。干得少是因为
古时候的读书人恐怕对犁田耙田都不太接触,电影《刘三姐》里的秀才居然出现了“我在前来牛在后”的笑话。在农村种地犁田耙田是少不了的,但在我所干过的农活中,犁田耙田是干得最少也干得最不好的两项。干得少是因为家里的劳力较多,父亲是这方面的好手,年轻时都是他在掌犁,父亲年迈后弟弟又长大了在家务农,所以主要由他负责。我较长时间在单位工作,只是放假时回家干一干,所以少有去做这些活。干得少自然也就干不好,父亲也对我的这项活不放心,也不太常叫我干。有一段时间,父母也为此担心过,说种田的人不会犁耙,怎么能种好田呢。特别是与父亲、兄弟分开过日子以后,这种担心就更多了。犁田耙田这种活并不是那么好学,还是比较难掌握的。自从我们的祖先轩辕氏发明犁田以来,应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可能还没有谁写过关于犁田耙田的教科书。这项技术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口授身传,父传子子传孙,并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我曾经干过几次,结果父亲都不太满意。先说犁田。不同用处的田有不同的犁法。比如种水稻的田必须是犁水田,可以一条接一条的犁,也就是从这边犁过去,到地头后调个头再犁回来。用作种红薯、种花生、种蔬菜等的田块则要先考虑好犁几下作成一畦,才好决定从哪里下犁。否则的话,犁乱了就成不了畦,增加了工作量。犁田还要讲究深浅,犁插得太深了会把生泥犁起来,牛也拉不动,搞得不好会把犁头拉断。犁插得太浅,不能把地完全翻松,畦土太少,不利于作物生长。犁田还要犁得均匀,不能留下“犁骨”,特别是水稻田,“犁骨”太多,不仅土地板结,也会给插秧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犁田的人要把犁扶正,扶稳,还要对牛不停地下各种指令,对牛下的指令要前后一致,不能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否则牛会不知所措乱了步法。因此,犁田者也是很辛苦的,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肩胛酸痛。
耙田也是如此。犁好了的田必须耙匀,不会耙田的人耙不平。水稻田如果耙不平,一头高一头低,那么有一些禾苗不是被晒死就是被水泡死。禾苗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晒田,如果放不干水就会发生病虫害。旱地如果耙不平,作畦的时候工作量就大了起来。所以耙田的人要了解哪个地方更低,哪个地方更高,要把高处的泥土往低处耙,耙水稻田时不能放太满的水,水太满看不出高低来了。这里就有很多的诀窍了。从地的哪头耙起,才能省时省工,才有把地耙平,老手一看就知,新手便看不出究竟。像我就做不到这点。有几次去耙田,把牛累了个半死,田还没耙平。
用牛犁耙终归是低级的劳动,劳动效率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机耕。在山区也有了小型的机耕设备。不论是犁田还是耙田,都较以前轻松了许多。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村劳力外出打工,有些农村的耕地实行了有序流转,集中到了种田能手的手里,农村有了集约生产、规模经营的可能,无需家家户户有犁耙能手了,现在农村青年许多都远离了犁耙。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一篇题目叫《怀念牛》的文章,说现在种田大都实行了机械化操作,农民不养牛了,农村难得看到耕牛,所以怀念起它来了。我想,如果全国农村都这样了,农村也发展了,农民的日子也会好过了,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