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恩的“存在决定论”谈起

从马恩的“存在决定论”谈起

玉麈杂文2025-05-07 05:08:39
存在决定论也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不论意识是不是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究竟是主导。物质拥有的差别,衍生出上层建筑,衍生出人与人之间的歧视,要改变阶级歧视、种族
存在决定论也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不论意识是不是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究竟是主导。物质拥有的差别,衍生出上层建筑,衍生出人与人之间的歧视,要改变阶级歧视、种族歧视的状况,那就得受歧视者争取平等的物质拥有权。
这是马恩的观点,我不敢赞同或否定。但是马恩的观点差不多遍布了全世界,一百年前也被引进到了中国。我想,马恩的存在决定论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原因至少有三:其一,他们的观点史无前例(当然,起码逻辑要很通顺),因为新颖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其二,他们的观点站在了占着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分量的劳苦大众的一边,受到拥护显然也是很正常的;第三,存在决定论大有利用价值,尤其那些世界经济霸主们的心底里正暗地里感激马恩带给他们的福音呢,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马恩的话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甚至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连中国人也高唱到:落后就要挨打。物质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成了建筑新的不平等的社会观念的最恰当的借口,这种不平等观念已经不仅仅适用于种族之间、阶级之间,更传布到每个无种族差别、无阶级差别的人身上,只要有贫富差距,就立即发生歧视心理,这在中国已经不是独特的现象了。然而我又想,贫富差距必定永久的存在,一方面贫富的差异一旦形成,便不可遏制,因为物质的发展是永远向前的,无论占优势的群体或占弱势的群体,虽然起跑点已经不一样了,但是未来的发展他们是同步的,除非特别情况极少有追平的可能;第二方面,不平等的心理自然会压抑经济上占弱势的群体。有时候我会想,马恩在自己的遑遑大论里最遗憾的就是忘掉了一个限定词,那就是一定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然而如果只强调物质发展,自然会有人专抱着这个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导致社会道德败坏,有时候我会想,美国人也只不过在自己圈内大谈平等、自由,在外却道行逆施,实在是很虚伪、做作。如果马恩知道他们的学术被糊整成这样,是不是和爱因斯坦一样的后悔呢?
我不知道许多人是不是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这样无限制的追求物质的价值在哪里呢?譬如我们,确实如马恩所考虑的为了实现平等吗?如果我们抵达不了目标,这样的奔跑不是很滑稽吗?同样的,一些个超级大国的疯狂追逐的真实意义何在呢?
有些观点未必广泛认同的就是正确的,我的意思是说,实现“平等”依靠物质发展是不大可能的,首先,前面已经提过想要使物质分配达到均衡实质是一种空想;其次的,我认为也是比较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平等”的概念最初是人为的根植于人的心理上的,然后一直遗传至今,意识在许多层面上是独立的,有时候受着物质的辅佑,最终在双方面的影响下使人的心理扭曲,对人对事的看法愈来愈走向狭隘和不健康。所以我觉得比较对症的办法应当是从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为始端。
由此我感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实在是很了不起(当然我并不排除它也存在一些瑕疵),中国的哲学体系注重的是内在的修养,他们的胸怀始终装着的是大家,无论生活困窘到怎样的地步,也能够很淡泊,很坦然,所以那时候中国不缺乏正直之心,不缺乏向心力,不缺乏贤良的臣子。我以为,一个国家之所以为国家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它的国民蕴藏着怎样的精神,这才是中国能够长存到现在的根本的决定因素吧。
可以说,“存在决定论”加速了物化的进程,使参予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偏小——人们从很小就从父母、外界意识到物质的重要性(许多人说这叫做现实主义,其实我想“现实主义”只是个名词,它作用于任何时态,任何一种社会局势都可以归纳到当时的现实主义,可见,现实是可以人为改变的,但是现在的人们却以为现实是固定的,应该屈从于它),随之而来的,女性性格、气质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性别差异可能会逐渐缩小,或者发生巨大的交替变化。接下来是我要谈的另外一个问题:关于两性差异。
就经验来看,女性的性格与男性的性格区别比较大,女性可能比较柔弱、温和,善良,细腻等等,男性则比较理性、粗犷、好胜、冷静等等,感觉上,二者的对比很鲜明。许多人讲,女人先天就是如此这般的性格,所以无论社会还是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照着这样的模子去培养、教化,然而,女性与男性的性格区别确实就是照着这样的模子造出来的吗?仔细回味一下这句话似乎非常荒唐,这种判断显然带着明显的主观的、毫无道理的臆测的成分。在约瑟芬·多诺万的《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传统》里提到了一种观点,我非常赞同,性格是一种人为,当女人被强制在一个闭塞的、单调的环境里成长时,就像被圈养的牲口,便失去了自然的天性,她的反抗、对抗能力逐渐削弱,很容易被驯服,所以女性的性格里往往表现出温顺、柔弱,即越来越依附于他人的性格,同时,性格是可以遗传的,同时加上环境等等外力的影响就衍变成了如今这样整体如一的性格了,所以当人们赞美女性的天真、温柔、细腻等等我却感到屈辱,就仿佛看到一只温顺的猫会想到这是霸道的人类蹂躏的结果。但是随着男性对物质的欲望的愈来愈强烈,女人不得不、无意中也加入到社会活动当中,参予社会生产、社会竞争,甚至愈来愈不满足做一个小角色,于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女性的性格也在同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张扬、自信、独立、坚强、理性,她渐渐的不再囿于传统的社会观念,她的生活环境不再仅限于家庭之类的非常狭小的空间,从某种程度讲我还是很欣赏李宇春的,她的心底里一定不存在男性与女性的鲜明的分界线,一个健康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四处张望陌生人的态度。所以看来,物化的结果却反而导致了女性的成长终于可以恢复到自然的天性的环境,这实在是很可喜的。
但是现在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女性在职业选择上受着很大的约束,因为绝大多数的职业都是为男性而设计的,并且尤其在女性性格等等各方面仍没有恢复到自然状态的情况下从事这些职业对她们的身心很不利,所以,至少在短期内女性在择业上很难得到比较公平的待遇,我觉得比较妥当的办法是:鉴于女性的特殊情况应当给予额外的酬劳。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参予讨论。

07年10月7日上午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