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飞花
洛阳,洛阳,洛水之岸,阳光洒满的地方。想必古代人在给洛阳改名时(古时叫洛邑),一定有着最原始,最直观的智慧在里边。作为驰名世界的九朝古都,而据最新的考证,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应该是十三朝古都,更为这
洛阳,洛阳,洛水之岸,阳光洒满的地方。想必古代人在给洛阳改名时(古时叫洛邑),一定有着最原始,最直观的智慧在里边。
作为驰名世界的九朝古都,而据最新的考证,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应该是十三朝古都,更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添了一层厚重古香的气象。这个城市在聚集了历史上最初的皇权威严之后,文化的积淀和繁荣曾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上的东都洛阳,在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曾达到三十万。
于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梦,望族平民的官宦梦,千秋文人的侠客梦,落魄失意的田园梦,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以各种形式留存下来。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仕子酒乐唱和、墨客文人云集的辉煌难以再现。只是在现实的空隙里,偶尔掠过繁华的历史年代的点点飞花,发一点平民之感叹。
1。洛阳城东桃李花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这是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长诗中的前两句。人生短促,红颜易老,飞花一经落地,即是萎谢成泥之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从桃李飞花,到红颜女子,再到白头翁,对时光的无情流逝生发悲叹。
因为对诗句偏好的原因吧,在到洛阳之前,我对洛阳郊区的印象就是大片大片的桃李杏林,在春季,开出绯红雪白的花。微风吹过,那些凋落的花瓣,飞红渐欲迷人眼。花开花谢,青葱的林子间不时闪现着少女劳作的身影……
这终究是一场想象。
但是对于唐代的洛阳郊区,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唐朝前期,洛阳虽不是皇城,但也是皇帝休假玩耍的行宫。即使这样,它也是一个仅次于都城的繁华所在。商贾云集,达官贵人聚居,文人雅士竟往。在唐诗的全盛时期,从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所涉及洛阳的诗句之多,可见一斑。官商的聚居地,当然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郊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最近支撑者,理应是瓜果蔬菜的产地。
这么想来,洛阳城东有大片的桃李杏林,是不足为怪的。现在,在由洛阳西郊去往白马寺的公路两旁,仍然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果林。虽然已近暮春,仍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出没。
在古代,有这么一种地方存在,也给居住于闹市的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去处。飞花迷人的林子最是踏青的好去处。
春天,一个诗意的季节。“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诗意的朝代,文人骚客的激情随着季节复苏了。
花是美的,红颜也是美的。人的天性中都是爱美的,希望美的东西长存。花开花谢飞满天。于是赏花之后,便惜花。但是谁也阻挡不住花儿凋谢的季风,谁也无法改变美女衰老的步伐。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在时间的天平上,贫贱或富贵,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自古文人多悲秋。那是因为秋的萧煞景色,令人有了人生迟暮的叹息。但是桃李春风,杏林疏雨,这些开放在乡野的花,甚至在人们还未发现,或来不及欣赏的时候,就悄悄没入静寂的大地,自生自灭。于是,一颗敏感的诗心便从此看出了底层社会男女的共同命运。
这多是寻常小百姓的命运。他们不是英雄,只是卑微的小人物,但他们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平稳或动荡,无数次改朝换代的战乱,到底也就这么一代代活了下来。
潮起潮落,所有的人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流云散了。“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洛阳城头漫步,一不小心,就会遇到某个皇室的后裔,前提是:如果他们愿意续写家谱的话。
洛阳城东,呼吸着乡野的清新空气,站在平民的视角,看城市兴衰,看朝代变迁,看人事兴亡,自有一种草根的细微叹息。
2。美人如花隔云端
关于洛阳,在春季,你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我想,非牡丹莫属!牡丹花朵硕大,花色纯正,花相端庄,被称为“花中之王”。因此有人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这可能是未经考证的说法吧。但是,说牡丹是洛阳的市花,我以为完全可以靠得住。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洛阳,“牡丹”牌也是打得很响亮的一张。传统的牡丹经现代生物技术的培植,花色有红、蓝、黄、白、绿、紫、黑等,最奇的一种是“二乔”,即一朵花上同时呈现两种颜色。每年的四月开始,品种丰富、花色繁多的牡丹竞相绽放。所以,现在仍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四月是洛阳的牡丹节。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开时间的短暂,使得想一睹芳容的人竞相观之。鲜花似海,人潮汹涌,各大宾馆游客爆满。
牡丹的雍容大气与这个城市是相得益彰的。在中国,有哪一个城市做过十三个朝代的首都?那是一个个时代最高的政治、经济中心啊。曾经在这里,皇帝的一个喷嚏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现在的中国一直在推广普通话,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也是不小的就业优势。想像在古都洛阳,四方仰慕的语言肯定是河南方言,当然,皇上说着洛阳话,洛阳话就是最标准的国语。政治强势使地方语言占尽了优势。
洛阳的现在,在我眼中,仍有一种王城的大气。王城大道”是城市里最长的一条横贯南北的主干道。市中心的公园,也叫“王城公园”。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贵族血统,底气十足。有别于新兴城市的“暴发户”特征,古朴厚重。
唐代的李正封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使“国色天香”几乎成为了牡丹的专属词汇。
另一个有资格被称为国色天香的人就是杨贵妃了。大诗人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词三首》中,对牡丹和杨贵妃写成相互洋溢的花容,语语浓艳,字字流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霓裳羽衣,簇拥着丰满的玉容,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明花倾国两相欢,长的君王带笑看”,诗中把牡丹和杨妃合为一体,牡丹和美人姿态情趣盎然,花开在身边,人倚在身旁。花光满眼,人面迷离。
此情此景,只有在奢华的宫中,才能生发出天上人间的感慨。因为皇宫的奢华是平民百姓难以见到的。杨贵妃的国色天香也只是通过上层文人的生华妙笔才能想象得到。就象牡丹的娇贵一样。在牡丹花期,洛阳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牡丹。它们都被集中到各个牡丹园里专业种植,贴上了经济标签,好像已经沦落为“美女贵族”,而不再是千家万户都能随时看到的“邻家妹妹”。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