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岁甘为孺子牛
元月十八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为了编发《星期天》春节特刊,我像往日一样,8点之前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春节特刊”要体现节日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热烈氛围,即颇费了一番思量。忙忙碌碌中时间
元月十八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为了编发《星期天》春节特刊,我像往日一样,8点之前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春节特刊”要体现节日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热烈氛围,即颇费了一番思量。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很快,抬头看表已是中午时分,便回家和妈妈一起过小年。下午继续撰稿、组稿、编稿,接下来值夜班……、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了人们热闹的生活;阵阵鞭炮,划开了小年的寂静夜空。我独自坐在办公桌前,孤独地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偶尔也有几束烟花的光彩在窗前飞过。看着、听着,仿佛牛年就在眼前了,我禁不住自言自语道:“过年了。”
写春联、剪挂彩、贴福字、挂灯笼、包饺子、放鞭炮……这些以往过年,家家户户必须做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出现。小时候盼年的那份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变迁早已淡化,难怪很多人都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年味是中国老百姓心中一个沉甸甸的情结,它蕴涵着社会和谐的亲情、乡情和友情。人们在体会年味变淡的同时,无不赞叹改革开放三十年让老百姓天天过着过年一般的好日子,而如今的年味则是人们脸上的喜悦,心中荡漾的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过年景象。那时候,人们燃放鞭炮,喝屠苏酒,贴上门神,换副春联。一切的文化告诉我们,过年不仅是一种生活习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积累。有人称,过年犹如读书,一本读完了,再翻开新的一本。
当牛年的味道让一堆年货、一副春联、一套新衣弄得日渐浓郁时,最终将被一串鞭炮、一束烟花激活。于是,年的气息四处奔跑,甚至无孔不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拜年是过年的重要习俗,大年初一,几乎家家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年纪小的给年纪大的拜年,平辈之间也相互拜年。长辈和年纪大的还要准备一些嘎嘎新的压岁钱,所以小时候拜年是一件开心的事。
记得有那么几年,大爷、叔叔家的兄弟拜完年便汇集到我家,爸爸下厨做上一桌丰盛的佳肴,一大家子人喜笑颜开,其乐融融。这样的光景持续了好几年,后来爸爸病了,不能再下厨了。长大成人的兄弟们也分布四面八方,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画上了句号。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改变了人们拜年的方式。自从家庭普及了电话,继而有了BB机、手机和互联网,拜年不但简单、快捷、方便了,而且花样翻新,丰富多彩。
天地之化,一息不停;岁不我与,日月骏奔。我们即将辞去鼠年迎来牛年的时候,我想起了刘欢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唱的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2009年的“地球村”是不平静的,是让人担心的,是充满期待的……
作为一个记者、一个报人,我有很多很多美好的祝愿送给大家,先送三个祝愿吧。
祝愿大家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争做精神富翁;祝愿大家多多注重锻炼身体,储备生命资本;祝愿大家时刻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逆境。
如果落实到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我还是企盼大家事业兴旺,家庭幸福,牛年吉祥……然后是吃的东西里少点有毒有害的,用的东西里少点掺杂使假的。更奢侈一点,我会期待房价再降点,股市再升点。再过分一些,就希望世界没有战争,永久和平!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都要有恒心,都要有信心,有了这“三心”就会有美好的希望和未来等着大家。因此,我们要“牛岁甘为孺子牛,垄亩躬耕为苍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