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茶文化
喝茶是中国人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有,可谓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同时,茶,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远播亚洲,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影响,带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我最近一直在看
喝茶是中国人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有,可谓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同时,茶,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远播亚洲,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影响,带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我最近一直在看介绍茶的起源的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岂止是吓,简直是一种由衷的赞叹与惊愕。对于茶,我以前是不懂的,印象不深,只是一种直观的概念,不外乎茶的品种,什么绿茶,红茶,花茶之类。喝茶,更是谈不上嗜好,可以喝,也可以不喝,介于可有可无的境界,说是门外汉,那是一点也不冤枉。想不到,生活在这么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国度,与茶有着渊源关系的地方,我竟然可以充耳不闻,浑然不知,简直是一种罪过了。现在再去弥补,想必也是一种茫然中的惊恐,羞赧中的一种探求吧。其实,人都有这种特性,就是不染指的,和自己利益无关的,总是避而远之,不去关心,而和自己日日所接近的,恰又是自己热衷探求的,那么自然会投入百倍的精神。
茶,被人们习惯性地排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琐事之中,但茶充其量只算一种附属而已。没有柴米油盐酱醋的贴切,加上地域之不同,习俗的迥异,有茶无茶,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了。
据说,茶最初是作为一种药材的引子而诞生,和人们的饮食习俗有关,也有的说是起源于神农氏,而神农氏又是农业发展的始祖,对医药也有贡献,茶,作为药类的使用,自然没有多少争议。
在蒙昧的远古时代,人们惮于自然的威力,生命的脆弱,总想寻求长生不老之方,于是,一些精于此道的方士应运而生,求天神,泣鬼地,练仙丹,最终还是回转到吃的上面。仙丹要吃,但必须有引子,说白了就是一种求仙之道投石问路的由头。起先是金银之类,因为金银属于贵重物品,非帝王将相无此实力,习俗的延展总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趋之若鹜的需求让贵重的药引子变得实不可求,再加上金银对身体损害的事实——一些人长生不老之术没求得,结果是一命呜呼,低廉实用的植物药引自然就成了人们的唯一选择。茶,作为醒神,镇静的药材,只是味道苦涩,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就被人们选入药引之列,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医药书籍里都有对茶的介绍,茶的习性,药性,适宜性,是一目了然,罗列得很详尽。
说点题外话,古人求长生不老的愚行也印证了人的生命无常,本应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有违规律的事只能是枉然。茶,可以让人保持清淡的心情,健康肌体,提高生活的质量。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加上炸药技术工艺的成熟,传统宗教(道教的养生,佛教修身养性)的推动,文人之间的附庸风雅,制茶技术,茶文化,茶的推广,都在自然地发展之中。自古以来,人们对茶的研究就没有间断过,有关介绍茶的书籍更是层出不穷。其中陆羽所写《茶经》算是一本内容详尽,对茶研究较为深入的史书,虽然文字不多,但其对茶的发展与推动是功不可没,可以和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相媲美,是真正的茶学巨著。产茶,制茶,喝茶,宣传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良性发展链,加上古今有志于茶学研究的人不断涌现,这些都让茶文化的传承如清冽甘甜的茶水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悠悠的清香。
现在人,其实真正喝茶的较多,对茶的生产,茶文化的研究就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传统茶文化的缺失。无根之水,自然品不出那份悠远的甘甜,正如一粒米,如果食者不了解这粒米的生长要经过阳光的沐浴,雨水的亲润,土壤的滋养,以及管理的艰辛,是很难吃出每一粒米所蕴藏着的幸福香甜的味道,只是囫囵吞噬,饱腹而已。饮茶,亦复如是。
喝茶,在南方还算传统,喝茶成为这里人们一种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习俗,真正地算是归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而在北方,喝茶就不是那么正规了,只能算作一种饭食之后的风雅之举,茶馆在城市的排布也是零零落落,喝茶的客人也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了。
茶的功效很多,虽然不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但也能让人在饮茶的过程中体会到那种恬静与自然。泡上一壶清茶,约三五知己,选择一僻静雅室,谈笑风生,边谈,边品茶,茶水的清淡香气,感情的浓淡相宜,都在缓缓的时光中氤氲着,真是美哉悠哉呀。如果能有周作人所写文章中喝茶时的福气,加上一两个茶点心,香干,慢慢品,细细咀嚼,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种所得半日之闲,真的可抵上“十年的尘梦”了。
2012年8月29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