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是我的情人

毕加索是我的情人

耰锄散文2025-10-07 17:31:45
1930年,在巴黎某个明媚的下午,一位名叫朵拉玛尔(DoraMaar)的年轻摄影师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自己梦中的王子,她满怀着激动与羞涩,仔细的打量着坐在对面的那个男人,那个开创了艺术的新时代,拥有着无穷
1930年,在巴黎某个明媚的下午,一位名叫朵拉玛尔(DoraMaar)的年轻摄影师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自己梦中的王子,她满怀着激动与羞涩,仔细的打量着坐在对面的那个男人,那个开创了艺术的新时代,拥有着无穷的精力和智慧的大师。然而,他只是静静的品着手中的咖啡,偶尔微蹙一下眉头,陈述一些自己的理念,眼前的这位女子实在太过平凡,在他旺盛的情欲生活中,曾经有许多个更加妖艳的女人存在过,女人对他来说,都不过是露水承欢,一夜即逝罢了。
必须得做一些能吸引他的事情,玛尔拿起一把小刀,毫不犹豫的开始扎刺自己的手掌,容颜间见不到丝毫的痛楚,仿佛已经习惯了在这种极端的肉体折磨中获得满足。那双端着咖啡的大手微微地抖了一下,一种带着兴奋地眼神飘到了玛尔的身上。这位大师就是立体主义艺术巨匠毕加索,对面这位行径特异的女子,不像其他露水一夜的欢场女子,新鲜感和刺激感让他迷醉。
玛尔是才华洋溢的摄影师,小毕卡索整整二十六岁,她热爱的摄影,尽管在毕加索眼中摄影的地位远远不如绘画。在他们交往的七年当中,她以相机见证了经典《格尔尼卡》的创作过程,也成了毕卡索诸多画作的源泉。在艺术史上,常常在介绍完她的生平与艺术之后,缀上如许的字眼:她是毕加索的情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玛尔并不了解艺术家,尤其是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实际上,怀着一种单纯的迷恋与敬仰的感情并不是爱情,这只不过是一场付出与索取的游戏,所有的付出都注定不会得到回报。
毕加索有着旺盛的情欲,这种无处不在的冲动促使着他一往无前的开创者自己的艺术时代,但是过早的成名和过度的追捧养成了他冷酷、决绝和自负的性格,他有着敏锐的艺术直觉,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变体的矛盾和生命的痛楚,偶尔也能迸发出对于人类未来前途的思索,但他却缺乏对他人深刻的怜悯与同情。毕加索热衷把他的情人摆入画中,但他真正在意的是画布上的效果,和画中透过转化的自我,在情感世界中,毕加索沉迷色欲与绝对权力,他把自己比作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神撒提尔,好酒好色,懒惰多情,不仅占有情人,同时蹂躏情人。
在毕加索的眼中,情人为他提供两种东西,一种是欲望的满足,一种是绘画的工具。为了达到自己预想的画面效果,毕加索经常无缘无故的奚落玛尔,当玛尔实在受不了委屈而哭泣时,他马上拿出素描本画下她哭泣的模样。1937年,毕加索以玛尔哭泣模样为蓝本,完成了立体派经典《哭泣的女人》。画中的线条突兀,色彩强烈,女人的面孔破碎扭曲,大颗大颗的泪滴化成椭圆的固体,构成画面上最为伤心地元素。很多人认为这幅画展现了男性的阳刚,也展现了毕加索和玛尔的权力关系:一个情场上的暴君,冷酷注视著伤心的情人,而情人尽管哭得泪眼花花,也甘心臣服在爱情的横征暴敛里。
玛尔一直容忍着毕加索的风流,逐渐在这场爱情的角逐中失去驾驶的权力,成为一个乘客,随时面临着被司机丢下汽车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她为他做所有他要求的事。毕卡索另结新欢后,甚至强迫两情人彼此交友,维持三人行的关系。玛尔因此逐渐精神失常,在崩溃边缘,她丢了一句话给毕加索:作为画家你是不凡的,但道德上你是一文不值的!
如今谈起毕加索的成就,大家还是只说这句话的前半段,或是把这句话的顺序反过来讲。朵拉玛尔,这个伤痕累累的缪斯,活在毕加索的阴影下度过了自己的余生,穷迫潦倒,郁郁而终。在偶尔的清醒时刻,她不断的重复着说:毕加索是我的情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