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

长恨春归无觅处

伏龙肝散文2025-08-29 08:58:06
四月的庐山,风和日丽,从莲花洞登山,个把时辰就上山来到花径公园,山上空气着实清澄,我突然萌发到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去转悠一下,仿佛有一种牵引力,独自寻觅在花径小道拾阶而下,探访位于花径亭的西北方的莲池畔白
四月的庐山,风和日丽,从莲花洞登山,个把时辰就上山来到花径公园,山上空气着实清澄,我突然萌发到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去转悠一下,仿佛有一种牵引力,独自寻觅在花径小道拾阶而下,探访位于花径亭的西北方的莲池畔白居易草堂,偱着潺潺的泉水空灵声,绿树环绕三间草堂悠然而凸显眼帘,心境豁然清晰起来。
白居易草堂按原草堂“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堂前立有一尊白居易石雕像,其潇洒情怀凭借石质而再现于天地间。草堂周围环境也颇与原草堂桕近,堂前有一莲池,堂左有一小溪,堂后苍松翠竹,草堂内陈列着白居易的著作及他在庐山活动的有关资料。
1987年,庐山管理局在花径亭的西北方的莲池畔,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北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其景胜绝”之处兴建的白居易草堂,让游人能一睹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风采。
草堂门口一方池塘,山间泉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荷塘,池中养着睡莲红鲤,若是到了夏天,那必能赏到“鱼戏莲叶间”这入画的一景。人久在红尘中,诸多烦心事,闲暇之余,融进大自然,寻访悠久的文化名人的萍踪,也是远离了尘世的繁杂、洗净心灵的好方法。
原草堂名庐山草堂,亦称遗爱草堂,始建唐元和十一年(816年)。草堂在结构上极为独特,长宽大小力求随心愿,草堂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其建筑工艺极为简单,房柱用刀斧砍削,不用油漆,竹编的墙壁,不抹泥灰。窗户用纸糊,幔子用萱麻织,一切力图不加修饰,充分展现出一种原始的自然美。白居易草堂虽然游玩多次,时隔十多年再一次重游草堂,此时此景,已经对白居易文化价值取向有了深刻理解和回味。我身心流连山水之间,收获是一颗宁静致远心境。庐山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应该向世人传承下去,从而为九江庐山旅游文化经济注入与时俱进的载体。身陷草堂美景之中,我拾一块安静处坐下,喝口自带绿茶,点燃香烟,缘着烟雾消失,思绪穿越历史的时空,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逐渐明晰在眼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今陕西渭南县,他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时期,他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使他深刻认识到社会危机和人民疾苦,也培养他比较注重实际和刚正耿直的性格。白居易29岁入长安考中进士,也就开始一生的仕途生涯。他站在中下层人民的立场,提出一系列进步政治主张,主张以民为本,节用爱民。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就遭到当权者排挤和打击。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就有与九江结下了机缘,为文化古城九江写下精彩一页。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为府。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白居易从中央京官被贬江州司马,他内心一定十分郁闷,不管怎么说,他曾经也是唐宪宗眼前才子红人。唐宪宗也算爱才,曾经连提拔白居易三级,白居易也很感激唐宪宗的提拔。而白居易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仍然当面向皇帝直谏并指责皇帝老爷,弄得皇帝老爷心存芥蒂。唐先宪宗曾经对人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抜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实难奈!”从此,白居易结束了三年谏官生涯。白居易三十五岁时写出《长恨歌》,从此名动京城,仕途一帆风顺。而在写《长恨歌》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县衙里的寂寞小官吏。他没想到十年之后,又是以一个左迁之官的身份贬谪九江,就这么从人生和仕途的高峰跌落下来,他心里也确实不是滋味。实质上,在中国历史上,总存在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少数人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白居易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还不懂封建官场潜规则,封建社会其本质就是家天下,你想损害皇帝权贵的利益,皇帝提倡的仁政只不过是欺骗老百姓幌子,一旦侵蚀了皇族的根本利益,白居易就是再有才也得晾到一边去。
据说当今现实社会有个地方官就指责下级:“你是向党负责,还是向老百姓负责?”这位官员就忘记了共产党职责就是勤政为民,他把向上级负责和向老百姓负责割裂开,作为下级只能向上级负责,为权力服务,这岂不是成了党天下,这就执政理念的分歧。中国官场始终存在也就是为多数人服务,还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执政观念。白居易在唐代政治混乱中后期能做到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为官清廉,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事实也证明白居易是个好官,后来白居易在忠洲刺史和杭洲刺史,以及苏州刺史任上做实事办好事,甚得当地老百姓爱戴。在忠州,他整顿地方行政,奖励生产,放宽刑罚,平均赋税,把当时的豪门地主不纳税的格局改变过来。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建白堤,利用西湖蓄水功能灌溉良田。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也很努力地工作,真可谓鞠躬尽瘁。最后身体吃不消才要求离任北上,苏州城里黑压压一片人哭着送别这位长官。刘禹锡的诗句“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虽不免夸张,但白居易的政治功绩却是无可争议的。比较现在一些官员为官造福自己要好百倍。而白居易在九江是个闲职,也就无所作为,甚至还有些逃避现实消极思想。
草堂东面有一股瀑布,水悬米余高,灌入石渠中,水声如抚琴瑟,我置身其间,在自然与现实中辗转,恍若进入一个忘我境界。人生有时很无奈,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纵有达则“兼济天下”美好理想,如果没有施展天地,也就谈不上有所为。白居易后期进入了“独善其身”时期,也就是从贬谪江州开始,再也没有向贵族权势作斗争的勇气。后来白居易仕途一帆风顺,最后以刑部尚书致士,做到正二品高官,却再也没有写出好作品了。
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江州也就是现在九江市,洲辖县,洲司马就相当现在九江市行政的级别,州官最高行政长官是刺史,白居易只是协助刺史处理一些事物。他从中央到地方,起码要担当一把手,因为得罪了皇帝老爷,只是安排一个闲职,白居易贬江州才四十四岁,正是年富力强年龄,又是从歌舞升天的繁华京城,下放到“浔阳地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