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商海淘金的女人

到商海淘金的女人

重茧散文2025-04-07 23:32:58
我在网络闲漫游,巧遇商海一女流。她有心酸经商史,听我慢慢说原由。1、苦难童年 立志经商她叫阿珍,1964年出生于武汉。由于家庭的原因,6岁时随全家下放到黄冈老家,在那里只上过一年学。由于全家不懂农活,
我在网络闲漫游,巧遇商海一女流。
她有心酸经商史,听我慢慢说原由。

1、苦难童年 立志经商
她叫阿珍,1964年出生于武汉。由于家庭的原因,6岁时随全家下放到黄冈老家,在那里只上过一年学。由于全家不懂农活,收入少,生活困难。又加之受当地人欺负,说他们“武汉佬真糟糕,跑到乡下炸米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全家自行返汉。由于没有户口,当时称之为黑人,街道不予安排工作,全靠做点黑市小买卖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阿珍从此失学,跟随父亲哥哥经商。她母亲是文化人,好在阿珍活泼可爱,天资聪明,勤学好问。在母亲的精心调教下,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虽然只读过一年书,但会写字算账、读书看报。这为她日后到商海拼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14岁的阿珍就和家人一道经营水果摊,还跟随哥哥远征河南采购猪肉和花生米回武汉卖。这在当时称之为投机倒把,是国家严厉禁止的。在河南买容易,到武汉卖也容易,就是中间的运输环节被卡死,沿途的车站码头关卡林立,插翅也难飞过来。阿珍凭借自己是小孩不受盘查的天然优势和自己的机智勇敢,一人但当起了押运货物的重任。在河南花2元钱请当地人偷偷把货物运上火车,武汉则有家人到车站接货。她每次去进货,家人都提心吊胆焦急地到车站等候。那时他还只14岁啊。在火车上就该她一人来保护这些与全家人生存攸关的货物。
由于她人小,搬不动货物,只得把货物放到自己座位底下。过道里检查人员来来往往。刚开始她心里吓得蹦蹦只跳,次数多了,胆子就大了,经验也丰富了。有一次,检查人员正准备弯腰查看她座位底下时,她突然趴在地上叫爷喊娘地大哭:“我的肚子好疼啊!”周围的乘客和检查人员都围拢来了,把正常的检查秩序搅乱了。她也就蒙混过关了。她的家人在车站高高兴兴地迎接小英雄和她所押运的货物。全家人的日子又可以往前度几日啊。
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摆摊的生涯增长了她从商的才干、押运货物的经历增强了她去闯荡商海的勇气。经过近十年的摔打,阿珍逐渐成熟了,她立志独闯商海。

2、初涉商海 出师不利
1988年,24岁的阿珍已是亭亭玉立、内柔外刚、泼辣大方的商业新苗。她已不满足三尺摊位的小打小闹,再也不愿意成天和毛毛的角票打交道。她要走出去,要到广阔的商海里,捉大鱼,捞取大把大把的钞票。
当她听说贩卖香烟风险大利润大的信息时,心动了。贩卖香烟在当时称为走私,是严厉打击的对象。可阿珍天不怕地不怕,决心去闯一闯。于是她和那些老走私者一道迈出了独立经商的第一步。南下到广州,刚开始,一次只敢走私几条香烟,除去开销利润不太大,但逐步积累了经验,生意也越做越大。她完全掌握了武汉到广州这条走私通道的要害所在。在广州火车站烟贩子必须拿出一条香烟去打通要害部门,香烟上火车就畅通无阻。在火车上又得一条香烟去疏通这条运输线。火车到武昌武泰闸专为他们临时停车一分钟。烟贩子每人都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火车门钥匙,车门齐开,烟贩子闪电般地从各个车门鱼贯而出,带着各自的香烟很快消失在大街上的人群中。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安全的走私通道。他们津津乐道地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久做必犯。”阿珍认为机会来了,要大干一场。带上全部资金,还借了部分钱,随着烟贩子的队伍再一次奔赴广州。哪知工商执法部门早已在火车上布下了天罗地网,正等待着他们呢。当火车运行到中途,工商人员全体出动,将他们一网打尽。至此烟贩子全军覆没。阿珍损失惨重,1.2万元本金全打了水漂。这是她的全部家底,还有部分外债啊,血本无归。这笔资金在当时还是相当可观的。回到家里还不敢声张。但是她没有流一滴眼泪。而是总结出一条血的教训:这违法的生意不可再做了。

3、闯荡江湖 中俄边贸
1986年,阿珍结识了一位男友,他在武汉国家机关供职。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有了共同的语言。感情深厚。慢慢地发展成为恋人。就在1989年阿珍贩烟失利落魄时,男友给了她极大的关爱和支持。每天下班都要和她一起总结前段时间经商的经验教训,鼓励她重新站起来,继续拼搏。是男友给了阿珍重返商海的信心和力量。这时国家对经商的政策也在不断放宽。阿珍又出山啦。这次她似乎更稳重,经过市场调查,她进入了服装行业。但是她看到武汉服装行业的利润不及外地,于是决定出去闯荡。
这时的阿珍想到去做边贸。她一人带上从汉正街购得的牛仔裤和鞋经北京、哈尔滨再坐黑河一号列车到中国的边境城镇黑河。河对岸就是俄罗斯,这里称为中俄口岸。阿珍在黑河花400元人民币带上牛仔裤和鞋参加中俄一日游,过河去到俄罗斯边境。当地人称为一日倒,将自己带去的衣鞋换俄罗斯人的叶利钦手表、录相机、绞肉机、钓鱼竿、搪瓷用品、水貂皮大衣等物质。然后再把换回的物质拿到黑河镇卖掉,并在黑河又买衣物去俄罗斯换物资,从中赚钱,在当地叫倒物赚钱。阿珍用自己的7元一条的牛仔裤去换回三块叶利钦手表,每块可买50元,两条牛仔裤可换回一部录像机或一副钓鱼竿,一部录像机可卖1000多元。中国商人称俄罗斯人为老毛子,交易时语言不通,就全靠手势和计算器。比如阿珍手指牛仔裤再按计算器1,然后再按3指俄罗斯人的手表,俄罗斯人如果同意交换,就会拿出手表,交易成功。
阿珍就这样往返三次在黑河开展中俄边贸。第三次与男友前往,准备把生意做大,无奈阿珍适应不了北国边疆的低温气候,七月份还要穿毛衣,阿珍病倒了,多亏男友悉心照料。钱也没赚着,倒还把人搞病了。阿珍和男友商定,还是回武汉发展。

4、排档火红 盈利不大
1992年,阿珍与男友从黑河返汉决定改做饮食。将大夹街的两间服装门面拿出一间开餐馆经营大排档,服装和饮食同上。
开餐馆对阿珍来讲是个全新的行业,自己连饭都不会做,没有经验,不懂管理、不懂成本核算,每天的营业额不到一百元。此时,阿珍一边刻苦学习经营之道,一边改变经营风格。把餐桌搬到外面开起了大排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阿珍也越来越精明了。她懂得1袋味精、5斤油,可以达到1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