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闲与扯淡(2)

扯闲与扯淡(2)

爊炕杂文2025-12-30 10:49:27
不知是不是胡茵梦介绍翻译的缘故,近两年印度的心灵大师克里希那慕提,开始在国内很风行,说实在的,我现在非常排斥这些,看惯了太多的心灵鸡汤、思想火花之类的,已经对补抗药了。在很多个论坛,都有些哲学明星,经
不知是不是胡茵梦介绍翻译的缘故,近两年印度的心灵大师克里希那慕提,开始在国内很风行,说实在的,我现在非常排斥这些,看惯了太多的心灵鸡汤、思想火花之类的,已经对补抗药了。在很多个论坛,都有些哲学明星,经常说些格言语录体的句子,一口一个尼采,结果满坛子都封作大师,这也一方面反映出现在文化人本身的知识缺陷,所以对自己引以为憾的空白领域的膜拜,20年前,社会的风气使得我们读了培根的《培根论说文》卢梭的《漫步遐思录》以及蒙田的《蒙田随笔》,我们看《菜根谭》《围炉夜话》《幽梦影》《小窗幽记》这些古典隽永的格言集,读佛理的《娑罗馆清言》,甚至整篇背诵到处引用《增广贤文》,当我们有些逆反的时候,又开始读正话反说的绝品《魔鬼词典》,以及黑色幽默又一针见血的《帕金森定律》,我们已经对格言毫无敬意,而且制造起来轻而易举,但20年再回头看看《培根论说文集》,你会觉得是那样的肤浅,所以现在的我们已经把这些格言的格式化作三五清议,对自己来说,有时经常在文章的结果处,刻意用这方面的功底来勾勒一下。
自己一直有心写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系列,这系列其实也写过一篇《调侃、反讥与诡辩》,诡辩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色,我就是把自己日常的一些实例收录进来,针对诡辩的技巧,我就可以展开很多篇。这些当事和围观人都知道的明显的狡辩,还真的没有太好的破解的方法,狡辩就是一种,你一旦想出了就无法用常理来反击,除非你相处更诡辩的比喻。其实自己杂文之所以锋利,就因为一眼能看出对方的诡辩本质,而自己讲大道理时候也大量穿插诡辩的技巧。一份良好的诡辩素质,不仅仅在于胡搅蛮缠强词夺理,在蒙蔽、煽动、鼓动、反击、钳制等各种场合都是必需的力气,在当代社会尤为实用,我看很多官方的发言人,虽然喜欢诡辩,却很缺乏诡辩的素质。而民间的那些断章取义以及反唇相讥,都少不了诡辩的艺术,虽然诡辩的本身是一种非正派的手段,但只要是为着一份目的的高尚,没有必要介意手段的种类,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比恶人还要恶到恶处后,才会有你伸张善良的空间。
扯淡扯远了,现在回到扯闲时间,周末在洗手间随便读了克里希那慕提的两段,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的,这是在其著作《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中的,一段是:“只有当你生活的快乐中断了,或者想要逃避痛苦时,你才会亲眼看到自己的局限。如果你们夫妻恩爱,你们有一个漂亮的家,有乖巧的孩子和充裕的财产,身边的一切都尽是圆满,你就丝毫不会觉察到了自己的局限。然而一旦起了波澜,你家庭的和睦开始瓦解,你损失了财产或者受到痛苦、焦虑的威胁,那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有限。你一但开始和外界的干扰抗争或保卫自己免于内忧外患,你才知道自己是受限的。我们大多数人不论在外表或在内心的深处,几乎随时随地都处于被干扰的状态,这种波动不安就暗示着自己的局限。就象自己家的宠物一样,你爱抚它,它的反应就十分友善;一旦遭到敌对,它凶残的本性就暴露出来。”
这段话说得我心有戚戚焉,这段只是提出话题,我更欣赏随后的延伸话题:“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于波动不安,那就表示一个人对身旁的美景视若无睹般。如果我们变得冷漠、顽强和无情,我们的心也也会愈来愈迟钝”这段话简直是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在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十八岁年纪谈起激情的衰逝时,曾写过这么一段:“人之心理有如一幅驰而弥张的网,根根紧绷的紧张中局促了反应的敏感。而每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又都会留下一处埋藏的瘀块,当其他的弦索再次拉紧时,你不再会敏感于同类的触动,你也因此而有了一块激情的衰逝。随年龄阅历的增长,心中的瘀结也愈多。于是人们便各自由各自的敏感,也各有各的麻木。人说解一种毒药的妙方往往是另一种的剧毒,而根治伤痛的方法却只是一次彻底的剧痛。当我们矜喜我们的坚忍超脱时,我们已是在怀念起自己往日的激情了。”而克里希那慕提随后一小段也很有意味:“为什么我们总想逃避现实?譬如我们怕死,于是发明各种学说、希望、信仰来遮掩死亡的事实,然后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另一段是:“我们总认为自己将来会有所改变,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和谐境界也会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实现。事实上,时间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和谐和平安。观念与时间的空隙就是时间,它自成于一种领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你的思想中,你一想到明天就很快乐,你的自我形象好像在时间中已经有了改善。通过观察和欲望所形成的念头不断增强,于是你告诉自己‘明天我会快乐,明天我会成功,明天世界会更好’思想就这样创造出时间这个空隙。”
我就觉得上一段就象为自己打造的一样,小时候看穿有些好高鹜远的自己,父亲难得地写了《今日歌》和《明日歌》给自己,小时候与父亲想处的时间不多,也就记下了这个镜头,这也是唯一一次父亲教育自己的镜头吧。今日诗是出自明·文徵明之子《文嘉·州和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起。”明日歌是明代《钱福·鹤滩集》所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上述的荒废时间的经历,我想每个人皆有之,或多或少都会沾上一点,但自己想说的是克里希那慕提这段倒是提醒自己另一个空隙,这个空隙不是时间,而是自闭。正如世界上的女人,绝代佳人只占其中的极少数,大多数的女子都是姿色平庸而且缺陷突出的,奇怪的是这些女子私下里对自己不如意的五官、充满缺憾的腰身大腿不断自卑着,但却无一例外地把自己放到一种有少少缺憾的绝代佳人的位置自居,看着世界上所有女人都充满自信的搔首弄姿,或者把自己难看的照片当作糖衣炮弹一样四处张贴,我真是很佩服女人们的这种恬然无耻的自信,芙蓉姐姐虽然是一种病,但也只是一种出位高调的病,而女人,在低调处,个个都有着芙蓉姐姐自恋的特征,这种自恋,自己陶醉,而外人看了好笑。
扯回自己,扯回自闭话题。虽然这两年我去些人文的论坛,我忽然从人类的浅薄和不学无术中找到了自信,之前我是真的无法想像,那些写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