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吹牛》
谁是世界上最会吹牛的大王,有人认为德国的米希豪森是最牛之一。米希豪森曾吹牛说他和土耳其人打仗时,连人带马陷入泥塘,而且越陷越深,在绝望中,米希豪森生出一计,他用腿夹紧马肚,然后抓住自己的头发,用尽力气
谁是世界上最会吹牛的大王,有人认为德国的米希豪森是最牛之一。米希豪森曾吹牛说他和土耳其人打仗时,连人带马陷入泥塘,而且越陷越深,在绝望中,米希豪森生出一计,他用腿夹紧马肚,然后抓住自己的头发,用尽力气,使劲一拔,“嘭”一下,连人带马一下子拔出了泥塘。米希豪森说,这就是他在危急关头时的“自拔”。米希豪森还说,有一次他去森林打猎时,看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狐狸,他很想得到那只狐狸的毛皮。可是用猎枪打这只美丽的狐狸,狐狸的毛皮就会损坏,那就很可惜了。米希豪森取掉猎枪里的子弹,将一根缝衣针装进了枪膛,只对准狐狸的尾巴,一枪就将狐狸的尾巴牢牢地钉在了树上。米希豪森下马走到狐狸的跟前,用鞭子抽打狐狸,狐狸不堪忍受疼痛,竟丢掉美丽的皮囊光着一生肉团逃之夭夭。
米希豪森吹牛,无边无际。他的一身不知吹过多少牛,谁也说不清楚。小时侯,我也曾听到过一则吹牛故事,是什么人讲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只依稀记得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妇,在自家的小院里筛米,筛着筛着,筛下的米糠被风吹成了一根长长的绳,绳儿越来越长像一棵树慢慢的向天空生长,没多久绳儿高出了屋顶,直刺云霄。农妇觉得好玩,就顺着绳子爬呀爬呀,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天庭。天庭的辉煌和美景看得农妇眼花撩乱,竟然忘记了往返的时间,一高兴她就在天庭兜了一圈,谁知她这一圈竟然是人间的五百年。这天,她逛到了她上天的这个地方,看到了那根绳子,她才想起了家中的孩子还等她筛的米下锅做饭呢,她一急,抓住绳子就往下下,也没看绳子还有多长,稀里糊涂地就这么滑了下来,当她刚滑到一半的时候,绳子没了,她被悬在了半空,这可怎么办?她不知道离地面还有多远,怎么才能安全到地,她焦急地往下看,下面是云烟缥缈,一片白茫,看不到一样东西。而上面呢,也依旧是蓝天白云,没有一件可看到的物件。只有手中的那根绳子在风中晃动,这怎么办?家里的娃儿等着她回家做饭。农妇一急,竟急中生智,她想到了上面的那半根绳子,何不扯下上面的来接下面的呢,这样我就不是好下地了吗?农妇按照她的想法,扯上面的一段绳子接下面的,也不知扯过多少回接过多少回,农妇终于下到了地面,等农妇下到地面时,再仰头看看手中的绳子,也只不过两三米长。
可等农妇下到地面找家时,她再也找不到她的家和孩子了。只有眼前的一棵老树,农妇才认得出这里曾经是她的家,老树上拴着一头老牛,农妇一眼便认得这老牛是她家的,她走到老牛跟前,用手拍了拍老牛的头,说“牛娃,跟我去找娃儿们吧”。农妇解下拴老牛的绳子,头也不回地牵着老牛就走,这时她哪知道,她牵的只是老牛的前半个身躯,老牛的后半个身躯还陷在那棵老树下的泥土里呢。
这段吹牛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过,直到现在都一直依稀记在心里。在文学上吹牛,它能吹成为一本小说,也可吹成为一段慷慨激扬的诗词。吹牛它能加深艺术上的想像力,使艺术达到真与神结合,给读者或幻或实的感觉。
在艺术界里,我们的文学家们,把一些人物描绘得神出鬼没,大吹大捧,在这里我们不说他是吹牛,而是“夸张”。如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天空又被太上老君关在了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但没有烧死孙悟空,却把孙悟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星。吴承恩的这部西游记,我们怎么看都感觉其中情节是在吹牛,要是不是在吹,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吗?还有那八卦炉,不要说是太上老君的神火,就是一堆很平凡的火要不了几分中,也能把人烧死了。可从古到今,我们的读者很喜欢这样的“吹牛”自西游记上播以来,每年都要重播几次,不光是小孩爱看,大人也爱看,而且久看不厌。《西游记》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幻想世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于一流的伟大作品。由此可见,艺术上的“吹牛”能吹出经世之作。如此芸芸,艺术“吹牛”众多,不记其数。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在下属面前吹牛,说自己如何如何抓生产,抓经济,如何如何把一个镇一个市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乡村领导,谎报产量,明明一亩地收了300斤的稻子,他偏偏却对上面领导说,此地一亩地收了千斤稻子。当领导的领导从上面下基层查看实情时,这位领导下面的领导才大跌先前的豪迈,如老鼠与到了猫躲进了洞穴。低俗的吹牛只会把自己陷弱在自欺自沦的谎言中,一朝真相大白,就如膨胀的气球,爆炸后残片乱飞,身不聚首。聪明的吹牛,给人以幽默,他的吹牛技法是夸张,每篇小说、文学电影、诗歌散文,都有夸张的手法。如果都按照原样死棒棒的硬搬硬套,不吹不捧,那么谁还会去花那个精力来翻那本多得如蚁群的纸页。
元代一无名氏的散曲小令《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则小令作者就运用了吹的手法,生动幽默、诙谐风趣,反话正说,讥讽了那些特爱财如命的小气鬼们。“吹牛”在文学界成为一种时尚,使艺术更加艺术完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幸福女人的絮语(十五)
下一篇:相信孩子,一切都会可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