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绝世青烟

一声叹息,绝世青烟

倾囊相助杂文2025-12-26 10:58:16
“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在那样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世界里,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然“孔
“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在那样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世界里,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然“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魏晋风度,如水似云,或誉或毁,见仁见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了它的存在而使中华历史车碾沉重。它于茫茫苍穹中仰望后生,铅华洗尽,藐视而杀死一切平庸。它于浩浩天地间独树一帜,鹤立于千古,而使芸芸众生万千个性觉醒。它潇洒游于世,蜕去世俗的尘皮,仙风道骨不惜生命的俗气,唱绝不羁之旅的浩然篇章。思想与傲气早已飘然而去,翻开泛黄的史书,我们只能拣拾那些飘荡在历史的时空里的精魂的灵魂,采攫那飘飞的思绪中凝聚的精华。
高仰阮籍,曾使我羞愧难当。那是怎样的一个人!世俗在他脚下,被跺成磷粉,被他践踏的一文不值。他可以得知母丧,却下完残棋,而后吐血数升,悼念时仍然“蒸一肥豚,饮酒二斗”,裴楷往吊其母丧,看见他刚刚喝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醉“便眠其妇侧”,他曾在邻家喝酒,醉卧在邻家美丽少妇脚边;他还曾悲痛一“无亲,生不相识”有才色的将军女儿之死,“尽哀而去”。一切都处于他不为世俗所累的思想,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个飘忽于世俗之上的醉客,于朦胧间得见世俗的浑浊。
阮籍的放荡不羁总是多少让人有些叹为观止:
“泣血三升非不孝”,与人对弈,惊闻母亲故去的噩耗,“对者求止”,他不予,坚持“留与决赌”。他不愿留下残棋,不顾旁人冷眼,他只想自醉自乐,一路任人惊异。大音希声,大悲无形,他是在用棋筑一道屏障,以掩挡关于母亲的过往与现在。在一阵阵棋子的黑白对接中,悲痛一点点地上升、聚集,直至溃堤成川,一发而不可遏抑。“饮酒三斗,举声一号,呕血数升,废顿久之”。子规啼血,望帝哀的是自己失去的大好河山,阮籍泣血三升是为了那再也无法望一眼时势迫使而亦颠亦狂的儿子了。
“歌哭一无端”,他怜悯那充满灵气的生命陨落于这浑浊的世俗,哀哭那将军女儿之死,缅怀那美丽生命的情怀。阮籍的哭声中充满了真诚,坦荡随意。这眼泪,不是为悲哀而洒,不是为畏惧而流。只是为浪迹的时光,只是为飘逝的年华。他只哭给自己的心灵,哭给自己的志向,他只哭给自己。擦干眼泪,我们看到,他又驾车吱吱哑哑上路了。尽管那路依然漫长、艰难。这眼泪,不是为亲情,不是为冤案,不是为看客,只是为一条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人赞道:有了阮籍这一次哭声,中国数千年来许多死去活来,悲悲戚戚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只为生哭得太实在,只为死哭得太自私。终于有一个男子汉像模像样无所顾及地哭过了。没有其它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淋漓尽致。男人之哭,到此尽矣。
“穷途睇周流”,哭,有时候也是一种把自己从囚笼中释放的绝妙方法。“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在一个无月的夜晚,阮籍突然被一阵潮水般汹涌的忧伤困扰。在已逝的岁月中,有多少影像栖息在心上?将来,将来又将以怎样的面目出场?忧思与惊惧如乱石般撞击着几近破碎的诗魂。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白眼对浊寰”,阮籍白眼那些礼俗之士,用青眼接待知音,将温热的眼神投给一个一样横行于世俗礼法,“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志趣高洁,对充满欺诈虚伪的社会深恶痛绝,对横行当世的邪恶势力更是水火不容的叫嵇康的人。从此,两人的精髓便浓浓地融在一起。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面对世俗的恶浊之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选择回避,选择与竹为友,选择以花为妻,选择以天为铺,以地为盖。
“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面对大张旗鼓慕名来访的世人,他留下的只有冷落;面对荐其出仕的友人,一封《与山涛绝交书》成为最终的音符;面对朝廷的昏庸无能,他大泻不满。“众人皆醉我独醒”,然而恶浊的世俗是无法容忍醒者的存在!最终他被曲指为“不忠反叛”,最终他的头上挂着死刑的枷锁。嵇康的白纸黑字是《与山涛绝交书》,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司马氏独断的刑场,刀起头落的那一刻,他依旧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人墨客,仰天长啸、奋袖出臂,为自己悲壮的人生划上一个不无遗憾的句号。当时升为散骑常侍的朋友山涛,念其友情,推荐嵇康接替他原来的职务,本是好意,但志不同者道不合,嵇康认为是对他人格的莫大侮辱,激愤之下写下了言辞尖锐激烈的《与山居源绝交书》,借此向世人渲泄自己长期以来积郁在胸的愤懑,表明自己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决心。他在信中自陈自己笃信老、庄,性情疏散简傲,处世与礼相背,“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无意于官场仕途。然后以激烈的话语宣称自己有“必不堪者七”,意即不愿遵守礼法,蔑视虚伪名教以及自己“刚肠疾恶,轻肆自言,遇事便发”的刚烈直性。他毫不隐晦地反对司马氏集团借礼教之名行篡曹之实的可耻行径。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取天下,周公以辅佐大臣的身份而秉政,孔子盛赞行禅让之制的尧舜,这本是先代圣迹,却被司马氏借来作为改朝换代篡窃政权的范例和根据。因此,嵇康慷慨激昂地喊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战斗口号。可悲的正是这种刚烈正直的性情和直言不讳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行刑前,他愤臂出袖,一曲《广陵散》震彻寰宇。“嵇康死,广陵绝”,从此,这千古绝唱悠然飘起在千年前的某个让天地悲痛的时刻。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嵇康飘逸的灵魂伴随悠扬的琴声上路,不经意间轻轻地带走一首绝唱,留下千年的叹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性烈才俊,难免不受权贵与同辈的,忌妒痛恨。时贤后人都无不惋惜嵇康的刚烈之死:“龙性难驯,终于被害,哀哉。”
与嵇康的不屈之死比起来,阮籍不与司马氏谈婚论嫁却能保全自己的生命,是因为连续醉了两个月,用六十余日的真醉佯颠来打障眼法。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卵击石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