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草根诗歌

也说说草根诗歌

乌鹊通巢杂文2025-04-14 04:44:18
不小心看到了一篇文章,好像是《星星诗刊》编辑熊焱所写,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作者以诗人的身份,站在诗人的高度理性的分析了地震诗歌的井喷现象,认为,精神可嘉,但却成了滥觞,也就是说亵渎了诗歌艺术,纯粹是一
不小心看到了一篇文章,好像是《星星诗刊》编辑熊焱所写,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作者以诗人的身份,站在诗人的高度理性的分析了地震诗歌的井喷现象,认为,精神可嘉,但却成了滥觞,也就是说亵渎了诗歌艺术,纯粹是一种盲目跟风式的行为,并且痛心疾首的说“可悲啊,诗歌竟然借着中国的灾难火了一把”。
熊编辑何许人也,我是孤陋寡闻,也懒得去了解,但他所说的诗歌竟然借着灾难火了一把,我实在不敢苟同。因为有了网络这样一个平台,好多地震诗歌都出自网络,并且迅速的传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就有熊编辑耻于提及的《孩子,抓紧妈妈的手》这首诗歌。俺是个粗人,自然不如熊编辑对诗歌研究的那么透彻精深,更不懂什么诗歌理论、结构、技巧等等,但是窃以为,能感动人的诗歌应该就是佳作。熊编辑也许此前并未关注网络诗歌,在地震诗歌诞生之前,网络上的诗歌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只不过这次,没有发起人,没有什么号召,网络写手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题诗歌,因为都是围绕地震而作,熊编辑就认为诗歌趁灾而火,这个观点实在是牵强而偏颇了。
汶川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迄今为止已经有近7万人丧生,上千万人受灾,如此浩劫,谁不动容?举国上下皆闻悲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诸国,纷纷施以援手。惨不忍睹的灾难场面,催人泪下的救援场面,无数人悲伤之余被感动着,我自认坚强,却也在电视机前几度落泪。
亿万华夏儿女,用不同的方式支援着灾区,捐款捐物捐血,甚至有的连人都捐了——-直接奔赴灾区做志愿者,大家都有同样一个心声:除此之外,我还能为灾区做些什么?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震诗歌应运而生,各大网站、博客论坛社区,涌现出大量的诗作,有很多网络空间还专门开辟了汶川地震专栏,“同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可谓空前绝后了。不可否认,在这次诗歌浪潮中,专业的诗人及其诗作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人只是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诗歌爱好者,在没有调查之前我可以确定,这些草根们肯定也捐了钱或献了血,做了自己应做的事情。大家在关注灾情的同时,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写下了无数诗句,正像熊编辑所说,我对那些为地震献诗的人是发生内心的感动和尊重。同时,熊编辑又说,这真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诗歌在这时候,被地震幽了一默。
于是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草根们平日里也在写诗,抒发着自己的感受,为何这次却被看做“有辱斯文”了呢?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写诗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像我辈草民,岂能言诗?尤其是一些报刊、出版社刊登了大量地震诗歌,更是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经,可能他们心里会想,你们都成诗人了,那俺呢?灾区人民都家破人亡了,你们居然有闲情雅致去写诗?如此当头棒喝的言论,似乎想说明,诗歌不是谁想写就能写的,灾难中的文字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我就不懂了,那么多文学爱好者,他们诗歌言志,表达悲痛、关爱,表达爱国情绪,难道要视水平而论?如此大灾面前,我为同胞们血浓于水、众志成城的精神而喝彩,也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而叫好,这是一种积极的声音。回顾我们的历史,在新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文学的力量一直是强大而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我们把鲁迅先生的革命檄文叫投枪,无数文学青年狂热的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力量,本应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可就是有些人以“专家”“内行”的身份指点一番,并且带有讥刺的口吻,文人相轻的诟病在这些人身上尽显无疑,这就好比那孔乙己,自以为穿着长衫,就是斯文人了。
我对诗歌没有研究,但也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诗歌的前身就是劳动号子或者歌谣,后来经过不断的加工,语言上的提炼,逐渐成为文学宝库中耀眼的一颗明珠,好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倾泻,能够感动人,鼓舞人。这次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很多地震诗歌,有很多文字让我们感动、产生共鸣,诗歌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诗歌狂潮能够兴起这样的波澜,这就是成功的、伟大的诗作。倒是希望这样的诗歌浪潮多出现几次,形成规模形成潮流,才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品,才能出现更多的诗人。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民间诗歌浪潮中,肯定会有一些甚至很多诗歌,缺少技巧,内容空泛,结构散乱、缺乏感染力,仅仅只是一种文字的堆砌,但是别忘了,任何著名的诗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的,更何况,那些草根写手们,相比于所谓“诗人”,更少了一份功利心,他们的“动机”更纯洁,灵魂更高尚!
当然了,我更希望那些诗人大家,也写出更多悲天悯人的佳作,作为我们这些草根平民学习的榜样,帮助网络写手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是不希望有些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君不见娱乐圈一呼百应筹集善款,演艺界歌声嘹亮只为赈灾,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着灾区,难到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不能亲赴灾区的人,沉默和麻木才是最好的选择?假想一下,拥有上亿网民的中国,如果在报刊媒体、互联网中没有草根们一点一滴为地震灾害而作的文字,那会是怎样一个民族?话再说回来,红花还需绿叶扶呢,没有草根们不入法眼的文字,又怎能体现出诗人作品的优秀呢?所以奉劝那些诗人啊,说话不要太刻薄,指手画脚的小人到处都是,你们文化人还是别掺和的好,有时间多写点好诗歌,我还要跟你们学习呢。

附熊编辑原文:
地震发生后,诗歌成为了人们寄托哀思、表达祝福、讴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首选表达方式。管他之前有没有写过诗歌,在这时候,很多人都提起笔来写诗了。这挺让我感动。不过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诗歌在这时候,被地震幽了一默。
我首先得申明,我绝对没有亵渎他们情感的意思。在成都,我每天可以通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看到大量的关于抗震救灾的消息。很多画面都让我感动和泪眼模糊。相比外省的人来说,他们看不到四川电视台的有线台,看不到成都电视台,我在这方面所了解的信息应该比他们要多一些。所以,请相信我对那些为地震献诗的人是发生内心的感动和尊重。但阅读了这么多诗歌,我觉得写得好的其实挺少,矫情、假大空的太大。有的感人的,却缺乏了诗歌的艺术性。网上流传的一首诗,好像叫什么《孩子,抓紧妈妈的手》,据说感动了很多人。
5月16日,我们在四川电视台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