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情思

清明寄情思

分支散文2025-04-12 10:59:50
清明时分,空晴风爽,是人们祭奠扫墓寄托哀思的日子。每每到了这个时节,我就会霍然想到泯泯人生中生与死的意义,想到人生苦短的历练与生命永恒的磨砺是同样重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这首脍炙人口的
清明时分,空晴风爽,是人们祭奠扫墓寄托哀思的日子。每每到了这个时节,我就会霍然想到泯泯人生中生与死的意义,想到人生苦短的历练与生命永恒的磨砺是同样重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正是这个时节的一幅恬静的水墨画。在我的脑海里,清清晰晰的记得这样的画面:有些氤氤氲氲的墨色中,又分明点缀着些许春色的浅黄淡红,只因骑在水牛背上的牧童遥遥一指,前方便是猎猎酒旗和心旌皆飘摇荡漾的“杏花村”了。至今,我始终为这种酣畅淋漓的诗情画意所感动,它活生生地勾勒出如此叫人赏心悦目的乡野风情画卷,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小时候在泉城济南,我对清明节的印象,大致就是源于这首著名的唐诗。后来读小学时,每到清明时节,我们都要到英雄山烈士陵园给先烈们扫墓,缅怀先烈,抚今追昔,亦感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刚上小学时,清明节时分,老师带我们去英雄山扫墓,我们排着长队,我在前面和媛媛抬着我们亲手编制的花圈,恭恭敬敬地献在了黄祖炎烈士的墓前。山鸟啼,红花开,凝望烈士墓,豪气依然在。此时此刻,一种肃穆庄严、一种荡气凛然,回荡在青山峡谷松涛花丛之中。
我的童年,是在泉城济南南郊英雄山下的军区大院度过的。在生命的旅途中,英雄山那青松苍翠的清晨,那满山满目夕照的黄昏,那松柏丛中依稀可见的山路,枝头叶隙娇鸣婉转的山雀,总是闪现在眼前。英雄山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无数无名的烈士墓地,肃穆庄严,每每前往,令人肃然起敬!那时节的清明,显然已经少了些许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浪漫与同闲情逸致,却平添了小小少年胸臆间的一种初晓事理的凝重与肃穆。
记得陶渊明曾说过,“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若将这句老话放到清明节来讲,这可真是别有一番深长意味了。人死了,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当是极其郑重的事。但人生就只一回,不可能有二。所以,真正要来纪念死者,作为仪式,仍须每年清明的祭扫。香烛花环、果酒清供,青山潆潆、细雨菲菲,亲友在死者的碑前肃立,往事历历,如在眼前。生者同死者,在静穆默想中复又见了面,正是生界同冥界的一次且喜且悲的团圆。
如今,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清明节,从心里默默向革命先烈和亲人献上我们的哀思和敬意。丝丝爱意,细细地,涓涓地,如一脉流泉。这亦是人的情感的一次悄然而浓烈的释放,就在这清明雨纷纷的特定时节,衬托着这特定的庄严神圣的氛围。清明寄深情,春风慰英灵。我们将一颗颗透明的心,捧给这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捧给血脉相连的亲人。
在经历了人世情感的沧海桑田之后,我才知道生活的严酷,人生的短暂,生与死的真正历练。
是呀,多么应该感谢英雄山峰的英灵和豪气,给了我生命不息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直在鼓励着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将金色的童年留在了英雄山上的巍巍峻岭中,掩映在了青松翠柏里。英雄山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豪迈回肠,浩气长存,那苍松翠柏的青绿,就像生命天空中绚丽的霞光,染就了我生命画面的底色。
哦,岁月蹉跎,光阴似箭。我已经过了无数个清明节,就像越过了无数的高山,趟过了湍急的河流。那么,就让我们再吟颂一支寄托哀思的深情之歌,让冥冥的歌声在英雄的山峰和亲人的灵台回荡萦绕,慰寄英灵,遥送思情,英魂英灵长在,融入蓝天白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