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明皇城

暮色中的明皇城

劝酒胡散文2025-03-29 05:34:19
一个炊烟升起的傍晚,我信步来到了“凤阳明皇城”脚下。这里曾经被天子视为圣地,花费九年时间将它修建为大明王朝集于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的中都城。这座凝聚了百姓太多血汗的城池,连一次正式大典都没有举办过,
一个炊烟升起的傍晚,我信步来到了“凤阳明皇城”脚下。这里曾经被天子视为圣地,花费九年时间将它修建为大明王朝集于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的中都城。这座凝聚了百姓太多血汗的城池,连一次正式大典都没有举办过,竟然在九年后的某天突然被弃在这里。它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猜测,遗憾,和迷惑……这在宇宙时空里虽然算不了什么,对于凤阳这块土地,也是命运之神偶然回眸丢下的一缕秋波,一个天国王者嫣然一笑的爱意表达……
六百年的尘埃,慢慢的掩埋了朱家王朝的所有功与过,更渲染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神秘。看着这夕阳下的残墙断壁,让人派生出了太多的茫然和凄情。这座历尽艰难始建于洪武二年的皇家大院,曾经将要为一统天下的圣地,怎么转眼间就被主人放手将它丢之这里,这到底是为什么?一个励行节约治国的君主,怎么能将耗资巨大,修建了九个年头的“中都城”扬手就把它废弃了?真感觉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有象民间传说的:“这里是圈地,不适合朱生长和发展的原因”或者,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此地势平坦易攻难守”?这些振振有词的理由,难道朱元璋当时用了一年时间选址,又两上西安最后才决定在这里定都,都没能想到这些吗,当时的群臣都做什么去了?这符合长理吗……?
这里,曾经是朱氏集团的降生地,也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有过孩提时的苦难成长历程,更有过长大后血与火的争战。朱氏集团的核心首脑们,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用他们生命的手笔,绘制出了一幅幅历史风云的精髓画卷。这段特殊的历史机缘,给于沉睡了千年刚苏醒的凤阳,展示自我的一个特别机遇。它成为了凤凰展翅的起点繁华显现的明珠,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可是,命运老人很会开玩笑,转眼就把眼前的一切繁华转换成了废墟。又把这一切的一切深深的埋藏在了历史的记忆中。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像和揣测。将近三百年从辉煌走向灭亡的岁月,起点和终点竟然如此短暂的象昙花一现。
一个朝代的影像折射出了那个时期社会人性的特征。“朱元璋”,一个历史上的特殊人物,做过乞丐当过弥撒,他在漫漫的乞讨路上都想了些什么?又做过什么,用佛家理论讲,他到底领会了多少“大乘经?”连维持自身起码生存都是问题的他,有没有想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疾苦?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职,还是学佛修得所为?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他从乞丐变成了天子?正是这段特殊历史的政治机遇和环境,把他打造成了一代英雄及枭雄。让他成为了政治海洋中航行的舵手。然后一步步到达了政治彼岸的巅峰。这期间,他推翻了元朝腐朽的统治,评定了各霸一方的地方武装。统一了各地的农民起义武装力量,建立了大明王朝自己的天下。最后他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治理和改变着中国的历史。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翻开历史上所有帝王的资料,他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人物。改写了历史近三百年,却给养育了自己的家乡留下了很多民怨,这是一个做天子最忌讳的事情。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花鼓小调“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这个全国最大的皇家遗址,方圆几公里的城池,也就这样被嘲笑着,诅咒着,在无声无息的岁月和记忆中消亡着远去了。不由的让人顿生惋惜和悲哀。
留存在这里的残墙断壁`显现了,它在历史上曾经至高无上的显赫。更书写了朱氏集团一代天骄们的才智与伟大。但是,它就象这暮色中的影像,任凭夕阳怎样涂抹和打扮,都不能阻隔黑夜无情的吞没。时间的脚步是那样无情。
查阅了凤阳的县志,资料上明朝历史对于凤阳记载的笔墨并不太多。但是,身为凤阳人都知道,她的历史功劳并不是用笔墨能够书写了的。她就象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生育的是一个普通儿童,养育的却是历史弄朝儿。她用自己稀薄的乳汁哺育的是一代天骄。她的肩膀虽然柔弱,可是她扛起了历史的浓郁和厚重。她虽然很平凡,这里灿烂文化的斑斓因她而五彩缤纷!试问,谁又能用笔墨书写的了自己的母亲?
一直以来,凤阳人一提到旅游大家就会很自豪的,津津乐道国家拨了多少亿款从修皇城了如此等等,根本就不管消息的来源和出处。国家真的拨款再修,只留下半壁城池的遗址吗?是为了那么一点经济利益,还是保护那段没留下太多,有价值的特殊文化?我突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现在的演员演六百年前的朱元璋,表演的再象他还只是个演员。根本就不可能成是历史上的朱元璋,时间的车轮永远不会再转回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