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紫关瞥触
在平野久住的人,大抵快意于结伴游山。3月1日晨,当吻过樱桃树绽开的小白花,我们便略略打点了简出的行头,以趔趔的足踊上湍河岸边停着的旅车。于是它将要意无反顾地驶向心定的目的地——淅川县荆紫关。春晨是恬澈
在平野久住的人,大抵快意于结伴游山。3月1日晨,当吻过樱桃树绽开的小白花,我们便略略打点了简出的行头,以趔趔的足踊上湍河岸边停着的旅车。于是它将要意无反顾地驶向心定的目的地——淅川县荆紫关。
春晨是恬澈的,阳光是柔软的,空气是清爽兼寒的。聚会于这样一团柔绵惬快的气氛里,游子的心境又何以去形容呢?车内的我呢?兴致一任涌腾,不知添出多少层叠来了。
望阅淅东的地山,初给我们一些浅淡明爽的感觉。这里没有矗屹的峦峰,也没有咆哮的叠泉,惟有秃枯的丘山与黄褐色的植被。这等初触的浅景,对于我们也是颇荡襟扉的。即便是这些浅薄的东西和远处的疏林,闲逍的牧童,尘芥中的荠菜花,乃至曲曲山路上的疏疏走车、行人也统统被我和同道的眼睛全都摄了进去。
至淅川县城,虽不见大阔势状,然山的环抱,浩浩丹江春水的涌来,足以给她扮上三分的媚姿了。这里的老朋友情出由衷,嘘喧又加地接待了我们。午餐毕,他们把早已安排停当的景点游程宣给我们。我们窃悦他们想得如此严密和周到。
春阳歪西。缘于非扰友人,我们谢绝了其他安排,仅定下去荆紫关的方案。愈往西进便愈消受得山的味道来。我的同道叽叽喁喁的向车外指点着什么,许是他们各自以异样的遐思异样的角度在审视什么,赞叹什么。想必在为徐徐涌来的春山的韶华而感怀罢。一派黛青的薄岚匀匀地浮罩在远处的山腰与山底。透过那迷蒙的岚烟,依稀可见满山坡尽是不规则的裸石。融融的阳光给座座山顶山脊搽上一缕微黄兼玫瑰红的轻媚,显得十分的纤柔姣靓与和谐。
溪头,蔟蔟毛竹初泛青晖。密匝匝的瓦舍平楼和绿茵茵的麦畦,道出了山区的生气和灵性。这里是洛阳山村,三俩妙龄村姑曲发垂肩,唇朱眉青,身着红衣仔裤于麦畦中锄作。她们的娴态与颜面上的春风,透出了对山区新生活的喜悦和憧憬。昔日的山姑是不容挑剔的,穿的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裁自缝的粗布衣。而今,这些落后状况早已被荡涤已尽了。
脚下的交通干道一改昔日狭险凸凹的劣况。路面是用微粒白石子轧成的,平荡质坚,如同混凝土敷设的一样。路,回环旋折迤逦西延,恰胜一条白丝纶带在飘游浮动而迢迢的远去了。我舒舒地旅在坦道上,不免忆起剧作家冀振东先生50年代从淅东的邓县厚坡公社(现归淅川县)携人力车到荆紫关拉筑屋木料,他往返于这段崎岖的遥途,露宿风餐,一味求前,整整度过了8天难过的日子。而现在呢?断不会再现那样悲凄艰辛的景况了。
5时许终至荆紫关镇。早春的关隘顿然空阔,繁花还未发放。几只乖俊的小鸟在碧天施展着她们的清甘的喉舌,一任叫唱。这里没有繁喧浊尘,惟笼于头上的纯纯是清新温煦的气息了。
这个镇的一位年轻的领导将我们引到驿舍。我们首要听取了山区土地管理经验,阅览了硬件建设。次后所及便是关上的形胜秀色和流风遗韵了。这沉酣经史的山关,既附丽于山水之秀,又含蕴着风花雪月的韵情。有云:“荆紫关女子多美貌”。此说于我是新闻。这里有二街:一为市场新街;一为濒临丹江河的“清代一条街”。时下的佳丽靓人幸许正混于市场人群之中吧。说来怪羞怯的,我们都是经年的人了,哪还留意去察艳观色呢!况暮色已临,一切都近乎漠漠的形物了。唐开皇李世民曾游历于斯,他是为战事而来还是为美女而来?一不见文载二不闻口碑,凡此种种盖系流传耳。直言之,一个天子动了这份凡心尚不为怪,若真有其事的话,或许会给这里铸就一桩千古幸事呢!一言敝之曰:山可状景色,水可滋养人;美人出,圣人来,天地造化,可谓情理所在也。流光飞逝,阴明换转。
依先远后近之序,先看“三省友谊碑”近乎道理;踅回再顾清代街亦未有失。司机对去路极熟悉,为节时缩程让我们多玩,直抄最捷的一条清溪,以河床作路,辗水逆上。刻下,我已确确感到河底之坚硬,料不会出现“搁”的危险了。抵达白浪街——好一个“鸡鸣惊三省”的殊地!这是一条狭窄而短且陈的小街,宽不足八丈,长不盈千尺。街心竖着牢坚的三角标,这就是令人沉慕的豫鄂陕友谊碑。碑不算高,三面都镂有纪文。缘于暮霭渐浓,仅草草录了一段:“鄂豫陕之汇点,正南方夹角一百八十度属鄂管辖,西北为陕,东北归豫,三省人民会居于此地,形成三省一条白浪街”。不用说这分明是鄂方的一记碑文了。
我们的旅车停于街心,亦无人问津更无人围拥,想定这三省交会点上人烟之疏稀已是很必然的了。经搭话,一街两边人的口音不尽相同,尽管同是人,然从他们浓重的方言上,我们直可辩其是何方人了。在此勾留极短暂,一丝残霞就将不见了,天色已无情地容不下我们。我们依恋的不满足的心情只能沉沉地留在蒙蒙的寂悄悄的白浪街上了。
勾归清代街。细览是绝不可能了,只能是浏览或粗览了。此街始建于明末清初,比起白浪街要阔得多。街房虽历经修缮,但仍不失黯青状。房的板门和兀檐更体现古代小镇的风采谐韵。街央一侧筑有陕山会馆和平浪宫。平浪宫亦称杨四庙,说是古时一个叫杨四爷的人施法镇住了丹江河行风作浪的河神,历代山民为敬仰杨四的功德而诚建此庙,日日敬奉他。平浪宫大门两侧悬题“风平”、“浪静”四个大字,字迹雄浑势稳。跨上石阶于“暮鼓晨钟”的气氛里,见一盘坐和尚目不环视,口出禅语,嗡嗡营营,一味工作。一个不识禅道的我,又怎么知道这个中年和尚在说什么干什么呢?
在荆紫关短短的勾留,毕竟那黄昏的一见是难忘的。啊,再见吧——请接受我一个深沉的鞠躬!啊,珍重吧——常留在心中的遥远的荆紫关!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