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笑忘书
……用爱穿透胸膛那一刻看见你的目光而我总是记得就象季风总在那个时代呼叫着刮过那一次的海洋(《季风》这是我在20岁时写的诗。那时我在读张爱玲。但是诗的内容是在向另一个作家和她的作品致敬。那就是玛格丽特&
……用爱穿透胸膛
那一刻看见你的目光
而我总是记得
就象季风总在那个时代呼叫着
刮过那一次的海洋(《季风》
这是我在20岁时写的诗。那时我在读张爱玲。但是诗的内容是在向另一个作家和她的作品致敬。那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她的《情人》。在我18岁时,因为同名电影的热映,加以中国成份(书中男主人公是中国人)的因素,细节记不清了,总之这个女作家和她的作品一度成为了文化热点。我从而有幸读到了那本书。
我自小书已读得不少,也该算一个会读书的人。但在当时只是觉得故事和文字的锋芒已经达到了我能承受的一个底限。并没有过多的感动,可是不知觉间丝丝缕缕的爱恨悲欢已随湄公河上的炽热水汽渗入了心底。到了现在,爱的终极印象之于我而言,总是充满了"情人"的颜色--季风在两个享乐的人身上掠过,充满了威胁,爱是如此深刻,爱又是如此无能为力。除了印象还是印象,而我从未看过那部改编的电影。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样一部经典可能成为一个人对爱情的箴言。
后来是张爱玲,我成了她的书迷。在长久的阅读中我终于发现了真正纯"中国味道"的作品。那蕴藏丰富人文意象的婉转描写,那生机盎然的华丽文字,那充满灵性的和谐音韵,让我有发现宝藏的惊喜。然后是情感,中国人的含苞欲放、恰切流连式的情感,风情万种。自己的人穿自己的衣服才会有那么合身的舒服。一个好的作家就应该有这种跨越时空的能力,让你觉得她就活在你身边,张爱玲即是。在热评不休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张爱玲身边恨不得出现了八百罗汉之多的文学评论人;然而最终商品化也好,符号化也罢,一个"活"字就是其清高的全部理由。我这么详细地说明不是为自己开脱,说为什么一个想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怎么喜欢得都是女作家和情爱一类的书。别的书当然也有,但是一,这篇文字是一篇读后感,主题就是关于爱情,自此切入;第二,这两个女作家对于爱情的文字深深的影响了我,这是一个以文字致敬的表达方式;第三,对于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大男孩,或惊心或华美的文字,就像不同的女人的风情一样,而或激越或苍茫的风格如她们的眼神,情与欲的故事,隐秘的情节,丰富的记忆,以及所有希望永恒的期待。这些还不够吸引他的目光吗?
爱与水有关,无论是湄公河与黄埔江与香江,无论季风下的令人绝望的雨季还是一个水雾迷漫的中国厨房,无论是处子的鲜血,爱人的泪水或是流转的眼波。爱情就是一条永逝的河,在女作家的笔下,你永远都可以映出自己的心事,但没有一张是完整的脸。所谓经典即是如此。这个经典指的是那两个字,指那两个被风尘异化了无数遍的字。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泰国那几个被认为灵验的佛像,他们每天都被膜拜的人贴上金箔,那已经被延展到以微米计量厚度的东西,但现在你去,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金球而已。这就是爱情的人间定义吧,百试皆准的灵丹一定是穿肠蚀骨的毒药。
爱与人有关,所有人。男人和女人,甚至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所以这出戏剧在所有的背景下上演,在所有的时代和气候中。而只在那样苍惶的时刻--彻底孤独的异乡,天地变色的灾祸,庞大而恐怖的战争即将踏过蝼蚁众生的头颅,或人已经感到那些冰冷的气息时。在一个活着的人,发现自己已经被时代所抛弃,自己就像墙上揭下的画片一样单薄而孤独的时候,我们的卑微的爱在双手上,就如水晶球一样闪闪发光。背景,舞台,时势,人,欲,爱和永恒的孤独。简而言之,无论是字字惊心的《情人》抑或是死水微澜的《倾城之恋》,也无非是这样。
爱与欲有关,他们两个从未向一部法律、一段历史或一座城池希望的那样分开过。你无法否认,一对夫妻仅仅因为肉欲而交融,一对一夜情男女不会在鱼水之欢的同时动一点真情。就在这样的交错中,相恋让人变得血肉丰满而又无法捉摸。"他抱着我,哭了,泪水落在我的乳房和小腹上。""雨点砸在游廊上的回声,尽管没有碰到身体,却把身体击碎,还有解除了痛苦后身上陡然焕发出的轻爽,她却记忆犹新。"(《情人》)"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得意至极,立在那里无声的笑着,静静的笑从他的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红玫瑰与白玫瑰》)"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刹那够他们在一起活个十年八年。"(《倾城之恋》)
作家的任务就是书写,所有违背这一原则的作家都不是好作家。你可以读到乱伦与卖笑,也可以读到俗世男女的亦情亦欲的世故与试探。爱可以在绝望处生长,也可以流连于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所有对生命的追索与现实的羁绊可能都不是理由。重要的是,当你站在一条河的码头上等待情人的到来,无论是湄公河,黄埔江与香江;无论你穿着裙子或中式旗袍;也无论你的情人是一个绅士,还是一个逃犯,重要的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金锁记》)你用什么来证明"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情人》是她的自传体作品。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遭遇与她的身世有关,甚至更加不堪、曲折而苦痛。她的内心始终十分孤独,因此嗜酒如命。她有一次婚姻,余下的人生中,有为数不少的情人和朋友。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她的是小她39岁的情人。她的《情人》有两个版本,在书中当事人死后,她又更坦白而更直接地进行了表达。她从1943年开始写作,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把她当成作家,她的作品常常只印一百多册。但是她从未中断,每天都写四五个小时,直到四十年后,70岁时,因小说《情人》一举成名。她的儿子说母亲留给她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决不屈服的性格,热爱自由,永不绝望。
张爱玲(1921-1995),以中短篇小说,才情和非议立世的作家。她与她作品中无数女主角的身世一样,生来就已经被家庭和时代所抛弃。在经历了童年的无助后,她以华美的文字在23岁成名于中国文坛。在中国当时国破家亡的危难之时,在上海租界的一方小天地里,她以自保的姿态和"出名要趁早"的心理大红大紫,招摇过世。后来,更是与汉奸文人胡兰成的相爱而酿成千古是非,身陷红尘。新中国之后,自知的她选择远走;离乡以后,文思枯萎,鲜有力作问世。在美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老师,让我轻轻呼唤您
下一篇:和泥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