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存与开拓的故事

一个生存与开拓的故事

巴山越岭散文2025-03-23 12:44:10
走进温州博物馆中的历史馆,我看到一段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画面一幅幅逐步展现。在一件件夹杂着陈旧气息的历史文物和历史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历史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讲述了从公元前一世纪时
走进温州博物馆中的历史馆,我看到一段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画面一幅幅逐步展现。在一件件夹杂着陈旧气息的历史文物和历史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历史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讲述了从公元前一世纪时的东瓯初民逐步融入汉文化到改革开放温州飞速发展的广阔历史,用真实详尽的珍贵文物原件和人工复原的古老物品以及大量影像资料将温州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浓缩在一起。
历史人物的雕像栩栩如生,古老珍贵的文物原件似乎还带着泥土的味儿,再加上室内讲究的灯光设计,整个历史观仿佛是一个凝固而又流动着的历史长河。永嘉学派的各位文人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神情动人,活像从历史中走来的圣贤先哲;古老的锅碗瓢盆、木匠用的各类工具、农人的蓑衣和草鞋挂在墙上,在吊灯的照耀下清晰明朗,透着几分怀旧气息;旧社会的洋车让人想起了大汗淋漓的骆驼祥子;手摇式的电话和从外国引进的打字机又让人想起美国的战争电影场景;锈迹斑斑的铁炮架设在“海岸”,朝着那随滚滚乌云而来的英法战船,让人遐想鸦片战争的浓浓硝烟;雕花的木门窗制作考究,精巧细致,其中人物奕奕如生;精美的陶制品一一陈列,其中的人物各具形状,各有姿态,生动活泼……
从原始初民到改革开放温州的“画卷”,我在历史馆里观赏了近一个小时,慨叹温州文化底蕴之丰,忽感温州历史长河之悠。貌似原始人形貌的原始初民赤膊光膀,手持鱼叉,矗立在“汪洋海边”,与走在馆中的新时代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馆中旧社会的人力洋车与馆中温州第一辆汽车迥然有别,映衬出了历史的今昔变更;陈年的建筑样式和农具,与林林大厦、车水马龙的当代温州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历史馆中,一件件物什,记述着温州的秘史,也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文化得以传承,需要合适的载体。站在阶梯重重、高大伟岸的博物馆外,我感叹这如巨石般坚固的博物馆墙壁,正是它的坚固和牢靠,为文化的储藏和传承遮风挡雨。当然,人们传承文化的意识和行动更加重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