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舞心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跳舞开始在山城兴起,先是县工会办班辅导跳舞,继而县文化馆也开始教跳舞。当时收费3元,尽管学。一位学友说:我回村后别人说,花3块钱就能逮住女人搂搂抱抱,值!切,这是我听到的最欠档次的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跳舞开始在山城兴起,先是县工会办班辅导跳舞,继而县文化馆也开始教跳舞。当时收费3元,尽管学。一位学友说:我回村后别人说,花3块钱就能逮住女人搂搂抱抱,值!切,这是我听到的最欠档次的话。我这时住在文化馆,自然加入了跳舞族。初学,不得要领,有“蹦”的感觉,姐说:“你咋真笨呢!”心下自然不服。随着跳舞的升温,“南亚”、“小天鹅”、“红玫瑰”等等大小舞厅越来越多,山城的夜晚从此霓虹闪烁,山区的跳舞族夜夜赶场,在密集的舞场中感受旋律,在大汗淋漓中挥洒情怀。其时,跳舞真正是大众文化,有身材窈窕的大姑娘,有腆着肚子的胖媳妇,有卖羊肉汤的后生,还有掌鞋的老头,开始,有的还不好意思,看得多了,眼热了,由不得就“下场”了。
给“跳舞热”勒上绞索的当是“小舞厅”。大舞厅每晚只收两元,露天舞场分文不收,而小舞厅有沙发、有红酒、有甜点,还有小姐,专为有钱男人“消魂”而设。小舞厅赚钱,办的就多;大舞厅利润低,迅速淘汰出局,与此同时,低工资、低收入的劳动者也失去了舞动场所。
跳舞先热后凉,那红火的场面在记忆中已变得模糊了,可是,有些逸闻人们还每每谈起:一后生和一老妇经常结伴跳舞,终于舞出感情;某某和某某跳离婚了;某某总是酒后去舞场,邀这个小姐,不跳,邀那个女士,拒绝,最后拉起女老板甩开趔趔斜斜的舞步,惹得大家一片笑声。
小舞厅的寿命也是有限的。性在压抑中放开,有权的、有钱的、有闲的阶层出入小舞厅,偷尝“性”福,日子一久,好奇心弱了,钱袋瘪了,小舞厅也就难以为继了。
取代小舞厅的是洗浴中心、“良子洗脚”之类。有的也还正儿八经,有的则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男按摩师闲得无聊,小姐们则日进斗金。时间久了,皮肉生意也不那么好做,毕竟有钱人不是那么多的。就这,有些不知饿汉饥的饱汉还在建议“禁妓”,殊不知,妓们一禁,贪官的余钱那里消费?妓们一禁,当兵的余力那里消耗?对此行当只有加强管理!烟禁不了,赌禁不了,贪污腐败禁不了,光提禁妓,不显得幼稚吗?
扯远了,跑题了,咱还说跳舞吧。
经过十年改革,十年教训,人民生活改善了,有吃有穿有房住了(不指全部),就又想起跳舞了。
先是超市为了增强人气,在门前吊上旋转灯,网罗了小闪泡,一个免费舞场便产生了。尽管档次低些,可那些寂寞难耐的人儿还是聚拢到了一起,看他们跳得热闹,舞得快活,一旁观看的技痒难耐,也禁不住下场舞动了。
继而,有好舞者从外地学来新艺,又从镇上讨来场地,在公园教起了街舞。街舞是个什么样?学得人多吗?满怀一棵好奇心,我骑着踏板来到公园。
夜色下,在雪松树的枝头架了两盏灯泡,石桌上放了简单的音响,“咚嚓咚嚓”的声音便充斥这一方夜空。王洁珍等几位老师正在示范,学舞的几乎都是女性。我也添列其中,开始还有点不好意识,后来,则只顾模仿学步、享受旋律了。
教了一阵,便开始放交谊舞曲。因为男的一般不男男对跳,所以呆在一旁的男士便开始冒着被拒绝的危险邀女士上场。大凡男邀女,都视为天经地义,即便被女的拒绝,那男的老着脸再邀下一个也就是了。女的一般不主动,宁肯女女对跳。所以,遇到女的主动邀请,我一般不会拒绝,因为,我对这些人的勇气是鼓励有加的。至于邀请女士,尽可能选同事、同学、邻居等熟悉的,若全是生面孔,则要因人而宜了。
跳了一段舞,有感悟有收获。感悟是:看似同样的跳舞,跳法不一样,多数人跳鼓点,少数人跳旋律,个别人跳感情。收获是:身体比以前好了,花样比以前多了。开始跳快三,没跳几圈便晕得下场,现在是越跳越快,越跳越欢;不仅恢复了上个世纪学的舞技,而且在花样上颇有发展。看来,神枪手是靠子弹打出来的,闲熟的舞技是练出来的。至于说到跳舞心理,那要靠自个用心去感受,本文仅触及皮毛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