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一定要让生活变成一场悲惨秀
有一句话,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爸爸妈妈那么辛苦的赚钱,都是为了你啊,所以你要好好读书,才对得起爸爸妈妈。”这句话几乎体现了所有中国父母的心态,这些父母在深深感到生存的压力时,无意中将自己的艰辛变成
有一句话,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爸爸妈妈那么辛苦的赚钱,都是为了你啊,所以你要好好读书,才对得起爸爸妈妈。”这句话几乎体现了所有中国父母的心态,这些父母在深深感到生存的压力时,无意中将自己的艰辛变成与孩子的交易砝码,“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用好好读书来报答我”,这在他们的思维中,觉得无比公正。不少父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为了让孩子感到负担,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把原本美好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活生生的“悲惨秀”,“为了你,我过得这样痛苦。唉,我这辈子只能这样了,你可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在物质不至匮乏的今天,对于生存的艰辛,很多孩子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是不会有太多感受的,他们认同了父母的价值观——“要好好读书”,并且抱着一种对父母的愧疚感,开始寒窗苦读。有些父母体会不到,孩子对这样的生活也会感到悲惨。对这些孩子来说,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带上镣铐,沉重不堪。
应该说,这种交易,对孩子来说,并不公平。在孩子18岁成年以前,父母都有义务去抚养孩子,可以穷养,却不可不养。既然养育是义务,那就不应当把它当作交易的砝码,要求孩子用好好学习作为回报,不是吗?
事实上,生活真的有我们说的、感受到的那么辛苦、那么悲惨吗?作为父母,一定要让生活成为一场“悲惨秀”吗?其实,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普照万物,鸟语花香,一切都生机勃勃,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却只有艰辛和沉重呢?我们的人生真的只有这一种可能吗?当然不会!禁锢我们的仅仅是狭隘的思维罢了。
就像有句话说的:“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些生活幸福的人,也未必都是物质条件优越,不必每天为生计奔波劳碌,他们过的日子,和普罗大众一样充满艰辛,然而他们感受到的,却是一天又一天的幸福。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平静充实,对眼前的生活感到满足,当然,他们从未放弃过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他们深谙知足常乐的道理,从不会对生活过分勉强。他们不会为了亲戚朋友过得比自己好而岔岔不平,在他们看来,每天的奔波忙碌是为了给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增添一份幸福,而不是为了比某某家更有钱更有势。
在中国,人们很难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没有谁真的在为别人而活,也没有必要为别人而活。事实上,父母可以一厢情愿的为孩子而活,孩子却不应该为父母而活。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人,只能承载他自己的生命,无法承载父母的生命,更无法承载家族更多人的生命,当父母或是所有亲人把希望全都寄予孩子身上时,孩子是有可能被压垮的。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正是由于这种压力和无尽的愧疚感,最终成为抑郁症患者。
“我们为了你能上大学,天天省吃俭用,想吃的也不敢吃,想买的也不敢买。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这种话,经常能从中国父母那儿听到。有些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自己吃最差的、用最差的,却给孩子买高档的,他们觉得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向孩子宣布“喏,瞧我多么爱你!”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施予溺爱,却无法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样的父母更没有想过,其实你的孩子也爱你们,他并不希望你吃最差的、用最差的,他更希望你们吃得好、用得好,他希望你们的生活幸福,而不是因为他的存在,让生活变得这般悲惨,这让他觉得愧疚,更让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天下的父母大多是善良、疼爱孩子的,所以,真的不要为了孩子,把生活变成一场“悲惨秀”,如果你有能力让自己幸福,那就把生活变成一场“幸福秀”吧,你的孩子在看到你们生活幸福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情与关爱,更能鼓起对生活的信心。
有一个小故事非常经典,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酒鬼出门去喝酒,他走出家门好一段才发现,自己的儿子跟出来了。酒鬼怒斥这个孩子:“快点回家去!”孩子却无比骄傲地指着自己的脚下对酒鬼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呢。”原来,孩子小小的脚正踏在酒鬼在雪地里踩出来的脚印里。酒鬼羞愧极了,他从此不再喝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是父母养育的,他们必将沿着父母的生活轨迹前进。所以说,如果父母的生活是一场无比心酸的“悲惨秀”,那么孩子的生活往往不会幸福,这场“悲惨秀”很可能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反之,如果父母能够将生活变成一场“幸福秀”,那他的孩子,将来也会走向幸福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