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言咸语话食盐

咸言咸语话食盐

惑蛊杂文2025-03-23 18:45:36
有个成语叫“不咸不淡”,指的是平平凡凡,缺乏独到之处。比之“味同嚼蜡”,不咸不淡似乎稍胜一筹,但终究不如“有滋有味”来得酣快淋漓。究其原因,不外乎盐份不足,可见若干事物想要精彩一些,势必要多加“盐份”
有个成语叫“不咸不淡”,指的是平平凡凡,缺乏独到之处。比之“味同嚼蜡”,不咸不淡似乎稍胜一筹,但终究不如“有滋有味”来得酣快淋漓。究其原因,不外乎盐份不足,可见若干事物想要精彩一些,势必要多加“盐份”。比如:今天的天气不阴不阳,笔者的心情不咸不淡,与其枯坐无聊,倒不如说说“盐话”,来些“咸言咸语”,此所谓偷得浮生半日“咸”。
民间传说老鼠偷盐,便会褪掉尾巴,生出肉翅,化为蝙蝠,振翼而去。似乎此盐胜似灵药仙丸,吃了可以羽化登仙一般。此话如今听来只可一笑,在幼儿的耳中却十足神秘,直恨自己投错了胎——若是自己亦属鼠类,偷些食盐,那岂非上天入地,悠哉游哉?幼时玩伴水水曾亲自作个试验,捉只幼鼠,放在陶罐之中,将白面馒头饱蘸食盐抛入,众目睽睽中封住罐口,存放密处,谆谆教导大家共同保密。过得数日,水水邀大家一起开封陶罐,共同见证结果。揭开盖子,果见一只蝙蝠匍匐罐底,双翅收敛,唧唧作响,众童大惊。水水洋洋自得:“你们都听说过老鼠吃盐会变成蝙蝠,可是,你们谁亲眼见过?这个试验谁又亲自做过呢?今天,我,水水,就亲自验证了这个道理。”众童拜服,从此水水在我们一堆娃娃兵中坐上了头把交椅。这个试验最终不言自名——乃是他自己偷偷搞了个“蝙蝠换老鼠”的把戏,戏弄了大家。长大后朋友偶尔还会拿此事说笑:“哎,水水,咱们抓老鼠变蝙蝠吧?”众人大笑。
关于盐,水水身上还有一件趣事与之有关。话说某日水水在外疯玩半天,错了饭点,回去偏巧家中无人,饿得要死,找出馒头一块,喉头大动。转眼又想:“只有馒头,教我如何下咽?天可怜见!”小眼一翻,计上心头。在厨房翻箱倒柜,找到一包细细的白粉,尚未开封。暗道:“馒头就白糖,好吃最无双。”抹去长长的哈喇子,扯开塑料包,掰开馒头,夹了厚厚一层,自制了一份巨大的白糖汉堡包。眼看美食当前,虎口大张,哈嗤一口咬下。“呸,呸,呸,这糖怎么这么咸啊!”当时食盐以颗粒很大的粗盐为主,水水家里搞了一包精加工的细盐,舍不得吃,水水不察,竟然当糖吃了。此所谓偷糖不成反惹了满嘴咸。后来此事被他母亲当笑话讲出,我们质问水水,水水摇头晃脑,故做不知。
不知出自哪里,也不知出自何因,故乡还有含盐不怕烟熏的说法。幼时看《西游记》,伙伴们总结道:“孙悟空怕烟,猪八戒怕火。”总觉得孙悟空牛是牛极,却是不大聪明——嘴巴里含些盐不就可以烟火不惧了么?那时喜欢放火烧荒,尤其秋冬之季,在河边荒草地放火燎原,看烟火滚滚,听噼噼叭叭。身上总要装一点盐巴,一来防烟熏,二来会捉些鱼鳅之类,现场烧烤——吃的兴致不大,玩的兴致不小。记得某次家里的火炉灭了,父母也不在家。自己可觑得这个机会,敲木炭加煤油,挽起纶巾,轻摇羽扇,誓将炉火再生。登时满屋浓烟,将我狼狈熏出,忽想起盐来,拿来一小块含在口中,浓浓咸意舌下滋生,立时口角生津,虎躯一阵,返身杀入浓烟。虽说双目仍被熏得酸肿,心中却也不以为意。后来父母回来,看我“满面尘灰烟火色”,赫然一个卖炭翁,询问缘由,我只得如实道来。父母看炉火熊熊,面带微笑,赞我是傻瓜一个。不过事到如今,含盐不怕烟熏,是否真有其科学依据,或仅仅为心理作用,我依然不大明白。
幼时关于盐的趣事,还有一件,现在想来不大人道。初中时期,校园里有个人工池塘,内养无数小野鱼,池塘中央修建一个凉亭,同学们闲来就聚在那里玩。某日,我们在亭中热热闹闹的下棋,同学中的一位高人,轻拍栏杆,静观水面,依在那里超然物外,长久不动,颇有词人风采。有同学好奇,凑到跟前一看,那水域上漂着数条小半寸长的白条条,定睛再看却是野鱼翻了白肚皮。同学们均感惊奇,围了上来。高人一笑,摊开左手,一块面团和一小撮食盐赫然掌中。高人抠下半块米粒大小的面团,嵌入细盐粒,揉成圆球,抛入水中。看那白点打出一滴水花,渐渐下沉,野鱼群蜂拥而至,展开一场“面团争夺战”,小白点向球场中的足球一样,被多只鱼嘴争来夺去,不一时已不知落入那只“高鱼”之腹。高人笑道:“一会那鱼就漂上来了。”果不其然,不多时便有一条野鱼,渐渐泛了上来,像是抽了大烟,游着游着就翻了白肚晒起太阳来。后来,这个技巧大家纷纷效仿,得空即玩,所幸被校方及时发现并果断制止,那群野鱼才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想不到小小盐粒,对鱼来说,也不亚于鸩酒毒药啊。
幼时好玩,对盐的关注也以玩为主。随着知识渐长,方知盐就是氯化钠,是很常见的化学物质。据说古代盐主要产自沿海和湖泊,和铜铁矿都属稀有矿产,关乎国运民生,严禁走私,可见其物必稀,其价必贵。好在现代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倘若生在古代,想我小时候的关于盐的种种乐趣,恐怕也要被剥夺了。说起来海里、湖中产盐倒也罢了,让人觉有趣的是,有的盐竟然产自井中、岩石中,顿觉大自然千变万化,种种现象人鬼莫测,匪夷所思。
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人而言,盐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解放前“白毛女”的传说,让人不寒而栗,可为印证。又有抗日游击队隐匿山中,神出鬼没,鬼子无法,只好严禁山民带盐入山,作为供给,似乎缺了盐游击队员只好饿死一般。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话或许有些水份,如改成“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竹”,更可见他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了。
另外,在《红楼梦》中有拿盐漱口、洗牙的记载,现代社会也有含盐的牙膏,可见盐之消毒功效,自古皆知。某次和朋友上澡堂,挫澡生以细盐撒满全身,美其名曰:盐浴。鄙人愚昧,自此方知盐亦有美容之效。言及此处,忽想起古代奇女子“无盐女”来。无盐女是著名丑女加才女,想她出生之时也未必丑陋,偏偏起个“无盐”的名字来,岂止不咸不淡,简直“淡出个鸟来”,想来她的父母不黯起名之道,也不懂盐之美容功效,真是卿本佳人,奈何缺盐?后人以“无盐”形容丑陋女子,真可谓“盐之有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