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打招呼——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殷赡杂文2025-03-23 17:13:10
打招呼,这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一个文明习惯,很小的一细节,而在师生之间却有着深广的含义。师生之间“打招呼”,看似一件细小的事,但却反映着学生的素质,老师的修养。它不仅是文明礼貌的体现,更是师生间互尊
打招呼,这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一个文明习惯,很小的一细节,而在师生之间却有着深广的含义。
师生之间“打招呼”,看似一件细小的事,但却反映着学生的素质,老师的修养。它不仅是文明礼貌的体现,更是师生间互尊互重的体现;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通常我们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让学生跟老师打招呼,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明礼貌教育。但如果只一味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老师自己不以身示范,不懂谦逊待学生,尊重学生,而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只等待学生主动跟自己打招呼,或者责怪学生不主动与教师打招呼,甚至是视学生的招呼为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回应,答复,那么势必促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疏远,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首先我们应在意学生的每一个招呼,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招呼,一句轻轻的问候:“老师好!”“老师早!”都包含着他很大的勇气,很多的敬重,有时还包含着孩子的一种期待!期待老师的回应!期待老师的肯定。因此,老师应记住回应。也许您的一个点头,一抹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回应,都会带给孩子满脸的欢乐,全心的满足。相反,如果你忘了,你不在意了,你没回应了,也许你觉得没什么,甚至没想过会有什么。可是在孩子看来就不一样了,也许她刚刚还灿烂的笑脸马上就会失去光彩,那明亮的眼神顿时就灰暗了下来,刚刚的欢跃马上就随之沉寂,一切在她眼前瞬间就失去了光彩。因为她不懂,老师怎么没回应她;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回应他?于学生,老师在他们的心中是“神”,不可抗拒,不可违背!而当心中的“神”没回应她时,她以为自己做错了!以为自己怎么了!以为老师不喜欢他了!心理存有这一介蒂,她或许再没勇气跟你打招呼了,甚至失去对你所任学科的兴趣……
若说老师的回应,带给孩子的是满足,是肯定。那么老师主动向学生打招呼,就带给了孩子关爱和温暖。对于一些内向学生,孤僻学生,脆弱学生,老师的主动招呼,则能使她们那灰暗,沉寂的心灵瞬间亮起来,使他们感到温暖,快乐;这就很好的开启了学生的心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老师是孩子心尖上行走的人,对于那些内向,孤僻,单亲家庭缺乏爱的孩子,你对他的每个问候,每个细微动作,在他看来都是深深的关爱。记得去年的一个学生,很内向,很内向,不用说一天,一个月你都很难听到他一句话,很难看到他一个笑脸,给人感觉心事重重。于是我走近他,跟他交流,开始他不肯跟我交流,问他什么总是不应,看到他那小小年纪就满含忧郁,心事重重的眼神,他不应我也不急,而是表现出更多的爱怜,然后总是跟他说:你如果有什么事解决不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老师说,老师就是你的父母。然后走在路上,在街上,只要遇到,我都对他主动打招呼,有时给他一个爱怜的问候,有时给他一个温暖的眼神,甚至给他一些爱抚。渐渐的,能听到他说话,能看到他笑了。看到他的笑,听到他的声音,不论何时何地,我都忘不了给他鼓励,表扬。还对着全班同学说:“今天我最高兴的是看到黄某某同学笑了,你看他的笑容多美,如果能再举起你的小手回答问题,那老师会更高兴。”在我的主动问候,关爱下,他开朗了,爱说话了,有事也会通过作文,写信,或交谈的方法跟老师说。因此适当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招呼,一个问候都能带给学生春风拂面的温暖,春雨滋润心田的快乐!因此不要小看这一不经意的招呼,这一分随意的一个问候,它也许就是改变孩子一生的试金石。
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打招呼”时,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时,别忘了给予回应,给予尊重,甚至主动向学生打招呼给予关爱,那小小的招呼将是你善良,爱心的体现,是你涵养,谦逊的体现!也是师生间互尊互重的体现,更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