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季羡林

念:季羡林

怯坎儿散文2025-07-01 07:53:43
季老,就这样默默的走了,去了人生的另一处。他的一生可谓是:“天有昭雪惜英才”。在他的头顶别人给加冕了不少,为之皇之的爵位。他却拒之以抛掷,他在病榻之上口述了不少关于人生的诸多回响。笔录的形式,乃情真意
季老,就这样默默的走了,去了人生的另一处。他的一生可谓是:“天有昭雪惜英才”。在他的头顶别人给加冕了不少,为之皇之的爵位。他却拒之以抛掷,他在病榻之上口述了不少关于人生的诸多回响。笔录的形式,乃情真意切。
老人的学著关于印度方面的居多,可惜我辈离之甚远。我所能收益颇深的,是他的人生哲学,当我面对老人文字的时候,那种淡然,直面人生的豁达心胸,是在告慰我们的人生。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到,人之将去,其言也衷。如今,我可以这样想了。
苍茫的宙宇间,老人就像穿越时空的星宿。去了,离我们更远的地方。老人的精神还在,连同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我的生命中回荡。
当我用拙略的文字,来追念老人的时候,竟然少了些须伤痛,就像老人对于人生的态度。突然之间,我想起了关于老人封号,我知道那是别人给扣上去的。但是,我比较喜欢老人的“古董”二字。人类只所以由远古进化到初见文明,就是因为有了那些让我们参悟不尽的古董,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发扬光大。正如牛顿所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敬畏的言词已不能够抒我,此刻的心意了,有的只是怀念。 
生命,无非是我们从岁月的长河中借来的一点光阴。此刻,无非是生命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那些受益于季老人生哲学的晚辈们,就像我,是在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送别老人的。因为,老人本身已将生死看的很淡,我们没必要去苦大愁深的哀怨。这样,对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不尊重。 
这几天的新闻,报纸都在用各种形式,来报道老人的离开。记得老人家曾说过:“国学,是对民族的历练,不要借题发挥,整的挺神秘。”大意应该是这样吧。我有时候也在思索,我们中的一些人,为什么要把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为什么?甚至,到后来都把自己整蒙了,我想,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哀之处无过于此。当然,我的指,是那些不知所云的人。
安详的老人,结束了一个时代,一个可以用感知唤醒的时代。 
老人,就像一个歌者。动听的音律随着江河流淌,流向更远的远方。 
默默的 
默默的来
默默的去 

生命 
在过往的道途中 
散发光芒
 
如果有什么可以代替
我会选择
智者 
你 
择了 
在这个花开的季节 
远行

山河为你动容
大地为你繁茂

明年的此刻 
花依然会开
我想
那是你轮回的笑容

别了,益于我人生的老人。我生命的前方风雨会来,阳光也会来。就像你的坐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用,时空隔望的牵念送你上路,安息!

二00九年七月十一日天陆于津拙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