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下一个学生

不落下一个学生

孤涂散文2025-03-26 06:29:09
新学期开始,张溪乡陈周村陈冰心同学到重庆大学报到,陈冰心家人感动地说,多亏了陈建平老师热心帮助,陈冰心才考上了重点大学,经陈建平老师牵线,被好心人结对面临辍学的5名贫困生,今年有3名考上了大学,2名考
新学期开始,张溪乡陈周村陈冰心同学到重庆大学报到,陈冰心家人感动地说,多亏了陈建平老师热心帮助,陈冰心才考上了重点大学,经陈建平老师牵线,被好心人结对面临辍学的5名贫困生,今年有3名考上了大学,2名考上高中。
陈冰心同学是陈建平老师牵线的第一批结对者,1999年8月,陈冰心正好读初中二年级,那时他的父亲生病了,家中没有钱供他上学,面临辍学。陈建平老师后,一方面到他家中做思想工作,一方面筹措学费,在陈建平老师的热心牵线下,陈冰心被乐清翁垟二中张碧海老师结对,直至初中毕业,后来陈冰心顺利考上了永嘉中学。据悉,从1999年开始,经陈建平老师牵线,有45名贫困学生被热心人结对,完成学业。而陈建平老师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从1992年进入张溪中学任教以来,已先后贷款8万多元,帮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年来,他凭着“不落下一个学生,让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当作自己份内的事,今年教师节陈建平老师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同时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楷模。

贷款垫付学费

作为烈士后代的陈建平,于1992年进入张溪乡中学任代课教师,看见学生辍学率一年比一年高,流生现象严重。为摸清底细,他于1993年暑假跑遍了全乡18个行政村,挨家挨户地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看着众多学生由于生活窘迫,陈老师的心被绞痛了,回想自己也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好不容易读完高中,他暗地里流下眼泪。怎么办呢?要让这些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必须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但陈建平一家3口靠每月不到100元(代课工资)工资来养家糊口。于是,陈老师想到去借钱给学生垫付学费,他跑了大半天,才借到100元,解决4名学生的学费。但许多贫困生的学费急待解决,那又怎么办呢?让学生失学吗?陈老师失眠了,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失学学生渴望上学的身影。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想到了去当地信用社贷款。1993年,他终于从张溪乡信用社贷到第一笔款1000元,令他激动不已,一下子可以解决10多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从此以后,陈建平不断地从信用社贷款,为学生垫付学费,而当地信用社的借款用途栏里填上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为学生垫付学费”的内容。每当学校动员辍学的重返校园时,他便成为全校动员辍学学生的先锋。只要碰到家庭困难拿不出学费的,陈老师就说,“学费我垫付,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给我”,他每个学期要贷款三五千元,而为学生贷款的学费,有的学生至今还没有还上,去年1月,市教育局负责人得知后,替贫困学生归还欠陈建平的7000多元学费,但陈建平却把这笔钱又给贫困学生当生活费用。

感动的“债主”

陈建平贷款助学的最大“债主”自然是永嘉县张溪乡信用社。在该信用社原主任金勇眼中,陈建平是一位令人感动流涕的“黄金客户”。
金勇说,1996年,他张溪乡信用社工作,刚到时,听说张溪中学有一名老师为贫困学生贷款垫付学费,非常惊奇,觉得不可想象。后来经手给陈建平老师发放贷款前,还专门对陈建平进行调查时发现,陈建平老师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会打扑克,一家三口人只有他一个人工资的收入,至今仍挤在学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每学期到信用社贷款3000元至5000元,但他从未逾期不还的,他们非常感动,所以在办理复贷时,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优先办理手续。
金勇说,对山区贫困学生来说,有时区区的几百元学费,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一个家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陈建平是贫困生的救星。

翻山越岭动员学生

1997年下半年,陈建平发现班级里有一位住校的女同学陈杏珠没有返校,就向与杏珠同村的邹老师打听。邹老师告诉他:杏珠是个孤儿,她的母亲死于癌症,父亲死于车祸。现在她的爷爷又生病,她是不会来上课了,陈建平委托这名老师做陈杏珠的思想工作,陈杏珠还是不来,而邹老师也劝陈建平不要去了。而陈建平对邹老师说:他是杏珠的班主任,明天一定要去看一看。第二天上午,陈建平上完课就匆匆上路,翻山越岭10多公里到达杏珠家。当走进她家,陈建平大吃一惊,展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情景:一张破旧的木床上躺着一位虚弱的老大爷,床边坐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家境极为贫寒。了解到情况以后陈建平对杏珠说:从今以后,老师就是你的亲人,你有什么困难,就让老师来帮你解决。陈杏珠说,“老师,我怎么能连累家庭呢”,还是去打工挣点钱照顾爷爷奶奶吧,陈建平说服了陈杏珠,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使她重新来上学。后来,陈建平牵线资助了陈杏珠的妹妹、弟弟,今年,陈杏珠的妹妹陈雪珠还考上了高中。在这次家访的同时,陈建平又去了另一位贫困生潘玉芳家,当他推开潘玉芳家时,震惊了,房子开了天窗,从里面能看到外面的天空,而她家灶台上漏下的水,好几天还没有干,地上也是湿漉漉的,听村里人说,潘玉芳家冬天没有棉被,甚至用蓑衣当被子盖,陈建平老师眼睛红红的,想到了好心人结对捐资助学,即使解决了一些贫困生的学费,一旦没有生活费,还会继续失学。一次在车上,陈建平老师遇到了永嘉县法院工作人员,与他们聊天中,永嘉县法院工作人员得知张溪中学有许多贫困生需要帮助,终于撮成了徐神叶和潘玉芳这两名贫困生与永嘉县法院工会第一次结对。有了这次良好的开端,陈建平老师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日频频与鹿城区慈善总会、媒体、有关部门接触,争取好心人人结对,从1999年开始,经陈建平老师牵线有45名贫困学生被好心人结对,完成学业,都是他辛苦跑出来的同时,经他牵线,好心人有10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生活费用。
不少贫困学生被陈建平老师翻山越岭动员回学校。1995年下学期发现班级里一位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潘晓燕突然成绩下降。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与同事徐老师赶到离学校十多里山路的苦岭自然村去家访,潘晓燕同学一见到我俩,就感动得哭了,并向我们诉说下学期不能上学。她的父亲这样说:家庭困难,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女孩子长大反正要嫁出去的,没用。我俩耐心地做她父亲的思想工作,并向她父亲保证:“晓燕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并当场拿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