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刀桥

关刀桥

挑脚汉散文2025-04-14 09:35:42
这是一座小桥。一座用青条石砌成的小石桥。她没有显山露水的张扬,质朴的蛰伏在山沟里。四周山峦起伏,万倾茂林,苍岩接天,幽壑垂岚。在十多里长的山沟中唯有小桥所处地势豁然开阔。两条小溪河在小桥一侧交汇,形成
这是一座小桥。一座用青条石砌成的小石桥。
她没有显山露水的张扬,质朴的蛰伏在山沟里。四周山峦起伏,万倾茂林,苍岩接天,幽壑垂岚。在十多里长的山沟中唯有小桥所处地势豁然开阔。两条小溪河在小桥一侧交汇,形成一个回水沱。过往行人或空手或挑担负重者,大凡都要在桥头边歇息。三三两两碰到一起,抽支烟拉拉家常。天长日久,小桥成为山里人的“驿站”。
我第一次踏上小桥时就顿感心旷神怡,别有洞天。以后大凡路过都要在桥上坐坐,任松涛掀浪,聆溪水流琴。真是流连忘返啊!
小桥建于何年,未做考证。但知道小桥曾有过的传说。
相传在小桥建成后不久,每到夜幕低垂之际,一位裸露着冰肌玉肤的窈窕淑女便从密林深处飘然而至,坐在桥上,取下自己的头,用清澈的溪水梳洗长发……如此以来,小桥笼罩在有妖怪的神秘面纱之中。人们走在桥上尤其是夜间就多了几分胆怯。
后来是一位道长行了善事,施展了“法二门”,在桥面两边各刻下一把关云长所持的那种大刀——青龙偃月刀。从此,小桥平静了。关刀桥也由此得名。
如今,岁月无情地在桥面“踏”出一行凹痕,而两把大刀却秋毫不犯,清晰可见,似乎还寒光闪闪,震慑着妖魔!
物换星移,关刀桥历经风雨镌刻了大山的不同岁月,小溪河流淌着曾经有过的故事……
那是在照煤油灯的年代。山里人被贫穷、愚昧包裹着,惟有那连绵的森林是先辈留下的财富。因而,一时间,林木被盗严重!
当时,山里不通公路,林深草茂,山道陡峭。拿起树子不好穿林寻道,山沟里这条大道就是主要路径,关刀桥得天独厚,是必经之处。我们则是以保护森林为职责的,必须制止盗伐行为!我们就把“卡”设在了桥头。
真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盗伐者在此纷纷“落马”。慢慢地,这些人将白天转为夜间“行事”,我们也调整战术以对之。进而,一些被逼红了眼的,竟狂妄之极,以身试法,纠合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来过武力冲关,欲强行打通这“黄金走廊”!一时,关刀桥便成兵家必争之地!时不时的阵阵“站——住!”的吼喊声、打斗声,甚至“砰——!”的枪声搅杀了静谧的夜晚,与这幽深的小桥环境极不谐调,使本来神秘的小桥又平添几粉恐怖!
接下来,在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开始了采伐林木搞经济。这一来,两岸青山绿色渐渐被抹去,一片枯焦裸露,泥沙俱下,小溪河流着黄水,直至断流了。山里人挑着桶走过小桥去寻找吃水。村邻间因争水而发生纠纷、械斗之事常有发生。连那些吃“棒棒饭”的人都触景伤情,哀叹道:一是断了“财路”;二是这地没法种了啊。经常有人站在桥头盼啊,等啊。想看到那股溪水……
是改革开放的潮流沿着这条沟涌动,有力地敲打着两岸。世袭深处的山里人耐不住寂寞,不甘落后,一拨又一拨涌向小桥,从桥的这边走向那头,走向沿海、走向边关、走向斑斓的世界:高新区、商贸区、工厂、公司、市场……而留在山沟里的人站在桥的这边翘首望着那头,企盼一个熟悉的身影,企盼一片灿烂的天……
几经风雨后,这些走出去了的人儿不仅揣着票子,更主要是他们用经济信息、高科技、资源优势、市场经济等慨念换了“大脑”,带着改变山区面貌的勇气和力量又回到了小桥的这边。
沉寂的山沟掀起了大浪,小桥更显繁忙,使命负重。
山里人第一步就是挥动大手笔,给起伏山峦“染”上绿色。营养袋育苗、大窝整地、规范作业……一山又一山,山色是那么深绿深绿的……
突然,那久违的潺潺声把山里人引到了小桥。那股溪水清清的缓缓的,带着羞涩从山的深处溢出,转眼就汇成一股清流唱着新的福音……
回水沱又开始了圆的旋动!
山绿了,水青了。山里人又开始了第二步、第三步……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小桥就是这样,一头挑起冷漠的山洵,一头连着挺进的世界,用她坚实的脊梁托出一片片绿洲,把穷山沟托出了地平线,托起了山里人的潇洒与富足。
而小桥还是那座小桥,还是那座朴实无华的关刀桥!
2008。1。18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