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肯进城

母亲不肯进城

转台散文2025-05-04 04:17:22
母亲今年66岁了。父亲在她44岁时去世的。去年她把老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进市、县的第一中学后,就开始了单独一人在农村老家的生活。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个,现在都进城了,且都有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根据目前的
母亲今年66岁了。父亲在她44岁时去世的。去年她把老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进市、县的第一中学后,就开始了单独一人在农村老家的生活。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个,现在都进城了,且都有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根据目前的条件,大家商量着要把她也接进城享下清福。做了很多的工作,她都不答应,开头说,还是老家好,自在,什么都有,我哪儿也不去;后来说,进城了,自己的三尺硬土就没有了,根基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天我又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她终于说了实话:还是等老三买了房子再说吧。
一听这话,我算是明白了,不再说什么,便做了相应的安排。首先给她打了一口六米多的深水井,安上水管水泵,电闸一开,水就进了水池,算是解决了用自来水的问题。母亲挑水已经有些吃力了,我怕出问题,所以把用水的问题做为头等大事来办。水进屋的那几天,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听说像个孩子似的,逢人就笑呵呵的说这水真是好得不得了。后面的安排是买电饭煲和液化气灶。一听这话,她也是乐不可支的,只是说这个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上星期天,妹妹又把她接进城玩了一天,下午不到六点她就匆忙地搭车回去了,说家里的猪、免和鸡放心不下。那天,我把老三寄给她的五百块钱递给她。妹妹笑着说,妈,你今天可是发了,一下子就有了八百块啊。原来老二也从老远的城里打来电话给妹妹说,把他卡上的钱取三百给老娘买煤过冬。母亲接了老二的钱不想接老三的钱,对我说你给他保存着吧,这东西悬浮的很,不出事就好,出了事就不得了,叫他不要管我,把自己管好就行了。说这话时,她的眼神是凝重的,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但我还是听到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妹妹也很明白母亲的担心,赶忙说,三哥现在真是不得了,在挣大钱了,你放心,再也不用为他操心了,人家才上班三个月,就开始还大帐了,马上还要买笔记本电脑,给你这点钱不算什么。可是母亲还是坚持着说,那东西悬浮的很,不像你大哥稳当,现在说这些话早了。
老三做事,真的是悬浮的得很。当初初中升高中,以不是很坏的成绩考到了县一中,可到了高考的时候,悬浮得连个中专都没考上。后来进了县律师事务所,办案质量不错,文笔一流,多次在国家级的法律报纸上发表文章,填补县上的空白。但他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也不懂搞人际关系,所以案源不多,收入不是很好。再后来,********,律师事务所转为民办,他也不去再找单位找工作,却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考试。这样一来,生计立即成了大问题,吃饭的钱,考试的花费都不是小数,全部靠借。信息资料上也是大问题,靠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这样的日子他一连过了四年。开始还住在城里,后来实在不行了,就只好回到老家母亲身边住。越是多灾多难,他越是充满信心,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品质。我给他的总结是,能忍受狗子都不能忍的气,能吃进狗子都不能吃的苦。他也有福份,迷信说法是贵人多,有帮扶。可以这么说吧,积极进取的他并不寂寞,有一帮精英式的人物常伴他左右:开始做他领导兼师傅后来做了县长助理的王清平和做了司法局长的谭仁杰,还有他的师姐王清娥、师弟周志等,都极尽所能的给予安慰鼓励和学习上的指导。浙江大学的胜忠、吉林大学的胜国两位做研究生的表弟和全省出名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小姑夫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提供。我这个做大哥的还有妹妹负责他所有的花费。母亲靠种植承包集体的两亩土地,负责他的吃喝。虽然吃尽了苦头,但他获得了成功,先后拿到了省人事厅颁发的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武汉大学专科和本科文凭、国家司法部颁发的律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书等证件,把自己打造成了货真价实的国家律师。他终于悬浮出了心愿。 
老三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单位,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律师事务所上班去了。过去被他麻烦被他打扰的人都为他高兴,都深深的松了一口气。唯独不见母亲有这种表现,她好像从来没有因为老三的事情笑过一次。她说,他做事情悬浮,现在还是不能说看清了他是公獐还是母麂。在对待老三的态度上,母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那段日子的后来,好像大家都特别的烦了,烦得不能再烦了,我也曾经发过誓,说这家伙的事情,我再也不管了。唯独母亲什么也不说,照常管吃管住管喝。就这事,我也对老三说过,一个快四十岁的儿子,什么毛病都没有,还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娘来养活,好意思么?老三什么也不说,母亲翻了我一眼,也是什么都没说。我当时的感觉好像很没劲,什么意思也没有。后来听说,有位邻居也说了同样的话,母亲却立即大动肝火,吼着那是我家的事,你管不了,有本事的话,你也弄个那样的儿子在家里养养,恐怕你下辈子也没这个能耐。人家被搞得狼狈得不得了,也狠狠的气了她一下,就你行,有能耐是吧,都这么大岁数了,看你还能折腾几天。 
有位同样年长的邻居对她嚷过:儿女们个个儿都是好样的,出去打天下,就你这个老家伙死活不肯走,真的是要看守大本营啦,几间破房子,有啥子好看的啥?难道不是么?那么,母亲到底要看守什么呢?“还是等老三买了房子再说吧。”已是风烛残年的她,要坚持到底,支撑到最后,为自己的儿女看守好不幸的时候能够躲躲风雨、歇歇脚的最后一个地方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