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雁飞来更潇洒,一枝芦雪印波心
记得老诗人牛汉说过这样一句话:“平凡的根给予我的喜悦和力量远胜过枝叶与花朵。我把艰难地扎入地层的根,看作是默默地为永恒的大自然献身的崇高形象”。无独有偶,在寒冷的东北大地上长大的诗人李泓波,正是在苦涩
记得老诗人牛汉说过这样一句话:“平凡的根给予我的喜悦和力量远胜过枝叶与花朵。我把艰难地扎入地层的根,看作是默默地为永恒的大自然献身的崇高形象”。无独有偶,在寒冷的东北大地上长大的诗人李泓波,正是在苦涩的生活中,穿透厚厚的地层冒出的诗芽。如他家乡那摇曳不熄的芦苇,看似弱小,却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强大的生命力,厚实的生命底蕴,正是来自那片黑土地的滋养——他的诗行里写满了对亲情、友情、乡情、生命、人生的感恩、赞咏与探索。这些特殊的岁月痕迹,表现的是他心灵情感的震颤、生命的咏叹和精神的向往。对父母以及故乡的情结,是每个人一生的牵念。更是诗人的感情底色。“能用强烈的个人经验,表达一种普遍真理,并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目的使之成为一个普遍的象征。”我在阅读李泓波先生的作品时,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他的组诗《想家的时候》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划过我和父亲的河床》、《想家的时候》、《母亲》、《回去斟满那杯酒》。这里有乡土、母亲、父亲;有思念、期待、梦想。纵观全诗,他对故乡的感情有着挥之不去的眷恋,并把内在情感的抒发与客观物象的描绘完全融为一体,如一条涓涓细流,迤逦在作者的生命里,见出诗人驾驭语言的纯熟与自然。在《划过我和父亲的河床》中有这样经典的句子:“古老的砂石不断积淤过来/古老的树木不断倾斜过来/我感觉到了生命的艰难/和轻松的苦难/我必须走进父亲固守的大海/让我的船航行/让我的父亲流泪/流了泪/我们才能从泪中划出/我划着父亲/是为了让父亲也划着我……”砂石、树木、大海、船……无不是引发诗情的媒介,凝聚着诗人深沉的爱。他一直沿着父亲的高度行走,正是这种高度,凝结成了力透纸背的诗行。同时,在这组诗歌中作者对亲人、故乡的叙写和观照,采取了一种回望的视角,体现了诗人企图与本源进行长久对话的努力,而这种对话则反复出现在诗人对故乡和本源的赞咏之中,也再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生命高度的超越,这种情感世界的歌吟虽是一个人的独感却诉说着一代人的归途。
爱情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诗人们反复吟唱,常写常新。李泓波先生也不例外,在他的诗歌中,爱情诗占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艾略特说的一句话:“要像感受玫瑰的花香一样感受你的思想”。我觉得应该像感受玫瑰的花香一样感受李泓波先生的诗情——《爱情鸟》:“我乱乱地坐下来等你/在台阶上吸棵烟/门依然虚掩/而你像只鸟儿/在窗里飞来飞去……”。诗人像一位痴情的初恋少年,心里揣着无数个“小兔”,带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期待等在门外。诗人对爱情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并将个体体验通过干净的语言,冷静、客观、内敛地呈现给读者。而在这样的不安中作者留下了怎样的伏笔来承接这样的“爱情鸟”呢?既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吸引着读者继续看下去……
而在《烛光中的你》这首情诗中,他更加生动地阐述了那份年轻时代对爱情深刻的灵魂独白:“今夜/揣着梅花的心事/与你入梦/爱情的种子/就通过这烛光/绽出/火红的花蕊/秋叶/飘落一地/为了你/我奉献出/整整一个季节/烛光中的你/是否看到/我被火焰灼烤的伤痕……”爱意如不谢的花蕊,在一种自然而放松的情绪中,他从容地从情绪记忆采撷意象,编织诗的花环,无论是爱的热烈与忧伤,都会让读者有一种真切的感动,这样生发出来的东西如带露的玫瑰,晶莹、清新、饱满,绽放成一首首浪漫的爱情曲,令人回味无穷。在修辞炼字上干净生动,渗透了作者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浪漫情怀,细腻的感情贯穿始终。这同时造就了他诗歌粗犷而不乏睿智、疏豪而不乏温柔、淡雅而不乏内蕴的美学风格。给人一种纯净、温馨、细微、清丽的艺术之美——那种久违了的诗的少年情怀溢满思念,如朵朵红玫瑰,留着他生命的沧桑,他的体温与气息,诉说着那份挚爱与真情,诉说着一个男人在坚硬的生活穿行时内心留存的柔软温婉的一角。
李泓波先生的诗是他人生经历中心灵世界的诗意表达,在他的博客里有一首《水域中央》值得品味与体验:“水域中央/还是水/准确说是一片空间/金子般珍贵的空气/日渐稀薄/水域中央/水在周围拥挤/空气艰难着呼吸/远离时间的水/走出浑浊/遥遥却不可及……”作为生命的个体,总有自己的岁月留痕和生命向往,因此,作者在自己的诗中总是要诗意地描写让自己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感叹。我想这是作者对自我多年来的生活一种隐性诠释。同时,他在诗歌写作中,规避了虚伪和矫情,用无不真切的疼痛或根芽般的葱灵显示着诗歌的力量,以扎根向下、立足真切的自我感知,在岁月的扩展中获得一种生长的力量。他的组诗《裂变》便将诗意的触角,伸向更为深邃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体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某种真实的东西。组诗中的《社会》这样写到:“静静的屋子里/围坐了一群吸烟的人/死寂的屋子里/站起来一位吸烟的人/人们把目光/转过去/听着/那个人说什么/或看着他怎样坐下……”,诗歌所表述的场景应该是社会的一个角落,而这个角落所体现的人与事的细节,在某一刻静止、停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语言和记忆的力量。诗歌素朴平实,单诗所呈现出的结构、诗意的开放性和延伸性,使人感觉他的这首诗并未全部完成或说尽。而尾段《裂变》则是直接地、爆发式地倾诉“反正已被分裂/任你怎样去理解/是水晶/泉水/抑或空荡的躯体/让所有的伤痕/都注满空气/所有的故事/从此不再真空/几经破碎/我还是我/几经组合/生命却是新的一个。”当我们不得不在生活的“此岸”循规蹈矩地生存,华年连同纯真在日复一日的呆板和枯滞中,被时间之流冲刷掉往日的鲜活,诗歌写作正如人生的“彼岸”成为生存下来的最为可靠的依托甚或最美的向往,而任凭风云变幻依旧昂首耸立的精神骨架反复证明了诗歌的力量和存在的重量!
岁月的风铃不断摇响笔尖的黄昏和夜晚,往事并非似烟,那穿透时空的歌吟以及玫瑰般圣洁的情怀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敞开,并承载了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和个人灵魂史。在此祝福李泓波先生永远与诗为伴,不断去除芜杂,在未来的旅程中,走向更加深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