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中秋

山村的中秋

八面受敌散文2025-12-27 05:20:14
已经很久很久了,我却一直没曾忘记过吊钩这个小山村,因为我在那里锻炼了二年半。贫瘠的山村,却有着江南一样的风光,山清水秀,鲜花楚楚动人,野果满山遍野,悠闲的野牦牛悠哉游哉地在山坡吃着鲜嫩的青草,个个都是
已经很久很久了,我却一直没曾忘记过吊钩这个小山村,因为我在那里锻炼了二年半。
贫瘠的山村,却有着江南一样的风光,山清水秀,鲜花楚楚动人,野果满山遍野,悠闲的野牦牛悠哉游哉地在山坡吃着鲜嫩的青草,个个都是膘肥体壮,老乡们从来不去扑杀它们,把它们当成是圣物一样地爱护着。
住着茅草屋的老乡们似乎习惯了贫穷赋予他们的生活,从未有听到过他们怨天尤人的牢骚,他们和城里人一样地开心着、幸福着。每逢中秋前,队部就开始热闹起来,队长和书记指挥着人们搭戏台子,准备唱戏。宁静的村落热闹非凡,家家开始了节日的准备,村头小溪边更是人潮涌动,山歌悠悠,妇女们有的淘洗青稞和燕麦,准备做米酒和甜胚子;条件好的家里会把储存的小麦拿出来淘洗后磨成白面,蒸成传统的、像莲花一样的很大的花馍馍;有的洗涮家里的凉席,准备换毛毡片过冬。
清清的小溪水好似一面镜子,爱美的女人总会一边嬉笑着,一边不忘在水面上照照自己娇美的面容。那些害羞的姑娘们总是趁人不注意,对着水面左顾右盼,绯红的脸庞像垂挂在树梢上的红苹果,让小伙子们垂涎欲滴。
站在位置居高的小院里,看着小溪边花花绿绿涌动的人影,听着远远传来的喧闹声,我会急不可耐地喊上同学一起去参与其中,帮着老乡淘米、洗衣服和刷凉席,最后干脆就踩在水里打起水仗来,搞得浑身湿淋淋地还不肯罢休,直到太阳落山。这时的山村景色迷离而富有诗意,夕阳慢慢落下,彩霞染红了山坡和山洼里茅草屋的屋顶,家家户户的烟囱青烟缕缕,由浓渐淡地消失在茫茫山谷中。从小小的窗户上透出忽闪着的橘红色的灯光,像一束生命的火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们执著的追求,为忙碌一天的人家带来光明和希望。
接近中秋了,你还没走近老乡家的院子,就能闻到麦香、青稞酒和甜胚子的味道,不夸张地说:小小的山沟处处飘着酒香和麦香。
中秋的晚上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着炕桌周围天南海北的暄着,其乐融融。我作为一个客人,连续两年的中秋都是在队长家过的。太阳一落山,队长就开始点燃炕桌中央火盆里的木炭,队长的婆姨把蒸好的莲花般的花馍馍切成一块块的三角形,摆在用木头制成的盛馍馍的圆盘子里,那千层的花馍馍像盛开的莲花,还没入嘴口水就在嘴里打转转了,小品一口青稞酒,那淡淡略有点甜味的酒香弥漫在嘴里,肚子感觉暖洋洋的。这时,队长的婆姨热情地给我端上一碗燕麦做的甜胚子,奶白的汤里有燕麦的颗粒,我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子送进嘴里慢慢的嚼起来,好甜好香,还有一股淡淡的酒味。一碗进肚了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又吃了一碗,感觉还是没够,可肚皮已经报警了,脸也热乎乎的,像是醉酒的感觉,队长递给我一块花馍馍,我也没客气一会儿就消灭了。等我们都吃饱了,队长就带着我们知情去队部看唱戏。
因为这年有知情,唱戏的演员就是我们,也许她们是第一次看城里娃演戏,男女老少都把压箱底的衣服穿在身上来看戏,看着乡亲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看着那些孩子专注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很卖力气地唱啊跳啊,直到夜里一点多了才收场。回来躺在炕上,看着一缕月光柔柔地洒在屋内,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孩子们自然、纯净、那百分之百的笑容在我的脑子里像演电影似的过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老乡们都很穷,很多女孩子都上不起学,小小年纪就背起背篓割猪草、拾牛粪,为贫困的家庭分担家务了,这些孩子都是光着脚丫上山去割猪草。每到傍晚,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背着满满一背篓猪草,笑声由远而近映入耳帘,偶尔还有孩子冒出几句不成调的山歌,一片笑声把宁静的傍晚烘托的热闹起来。我也不由得翘起了嘴角微笑着,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我知道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们并不可怜。也许我们这些条件很好的城里人才是可怜的人,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过那样灿烂无暇的笑容。而山村里人们那种容易满足和真正无邪的笑容使人们的心如花蕾,在温暖的阳光下嫣然盛开。
进城工作后,我常想,如果我们的诗人和作家是个农民,他闻过米酒的香气,嗅过牛粪的味道,那么他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会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最受欢迎的作品。
也许始终没有忘记那里,常会在梦里走进那个美丽的山村,那些无虑无忧的笑声依然感染着我,我依旧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呢?徒然,我想到了山里的人们,一群对生活从来就没有过疑问的人,也许就是真正幸福的人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