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辉煌的悲剧
李斯:辉煌的悲剧走进厚重的历史,总忘不了要去看看李斯。那个在讲求血统的时代出身卑微的上蔡小吏,历经曲折,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位极人臣,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地方,但由
李斯:辉煌的悲剧走进厚重的历史,总忘不了要去看看李斯。那个在讲求血统的时代出身卑微的上蔡小吏,历经曲折,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位极人臣,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地方,但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最终没有逃脱腰斩咸阳街头的悲惨命运。他是一位做出了辉煌成就的悲剧人物。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更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首先是他的少年大志。孔夫子曾经极力推崇“学而优则仕”,这种社会运行的法则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纳。我们不能苛求李斯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实际上激励他立志做大事的契机,是他在最初的公务员生涯中,发现了生活在两类不同环境中的老鼠的不同命运。污秽中的老鼠,在厕中觅食,见人则仓皇逃窜;而在官仓中的老鼠,则饱食终日,无所畏惧,心广体胖,硕大无朋。面对这样的情景,又有哪一个下层的平民不有所感、有所思、进而有所动呢!因而,他毅然下定决心,立志出人头地,随后投入当代名师荀卿的门下,开始了艰难的求学历程。
其次是他的不屈不挠。当时的秦国,经逐步接受了中原文明,是一个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国家。在经过商鞅变法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秦人最先懂得依靠个人奋斗、建立军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平民可以获得爵位,奴隶可以得到解脱;言论自由,人们可以对任何事物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斯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公元前247年5月,即位刚3年的秦王子楚死了,嬴政即位,尊吕不韦不相,号称“仲父”。此时的李斯,投入吕不韦门下,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踏上仕途,身居“客卿”,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但就在李斯春风得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六国不愿意看到秦国的强大,面对日益强大而且大有一统山河气势的秦国感到更加恐惧。那个被秦国屡次攻打已无还手之力的韩国,想到了一条“疲秦”妙计——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去,开凿一条连通泾、洛的新渠,名为浇灌关中农田,实则以期耗费秦国的人、财、物力,减缓其军事进攻的压力。但这条妙计最终被秦人识破,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从郑国开始,所有在秦的外国人,无论其身份、职位,统统被驱逐出境。这对正准备大显身手的李斯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怎么办?就这么走,他绝对不甘心;但要留下来,又该怎么去做呢?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困惑之中。但时间紧迫,容不得他再作更深的思考。六国都危如累卵,要是走了,这一生的追求将毁于一旦;而要留,面对的又是如此严峻的形势!危急之中,只有舍身一搏了。于是,他把住秦王的思想脉络,秉笔疾书,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伟大最光辉的著作——《谏逐客书》,打动了嬴政。最终,他留在了秦国,而且得到了秦王嬴政的青睐,平步青云,秦统一天下后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中国开天辟地第一人,他少年时期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更主要的是他卓越的政治才能。李斯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首先,秦王朝疆域的扩大,导致原有国家机构及其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已远不能与现实相适应,作为行政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李斯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感触和了解,他必须得考虑建立一种全新的行政框架。这样,中央—郡—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框架被确立,而且在中国运行了两千多年,尽管历代王朝或多或少作过更改,但大都没有脱离这个窠臼。其次,对六国人民实行精神上的控制,那就是统一了文字。苍颉老先生造字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他的后世子孙们会因为居住地的差异而把字写得形体各异。七国之间没有统一的“世界文”,制约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奥地利人进入法国,日本人占领朝鲜及我国东三省,第一要务就是推广应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要求当地人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忘记自己的母语而接受他们的文化。李斯做得绝对不比他们差。他本来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又是秦人意志的忠实代表,他必然要以他的方式去影响六国人民,这就是废除六国文字,而以秦文为核心进行改造,创立并推广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文字——秦小篆。这样,从读书人开始,必须要接受秦人的思想了。第三,文化上的统治表面上是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却不自觉地增强了人们对某一种东西的向心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其中度、量、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秦人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而且在量具、衡器非常醒目地铸一个“秦”字,以及大秦帝国皇帝的诏书,这样,哪一级的官员、哪一个“黔首”又能不把它奉若神明呢!而且秦人在生产剑、戈、箭簇中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的基础上,再建设统一宽度的道路、制造统一宽度的车辆,你一天看到的是“秦”,听到的是“秦”,感受到的是“秦”,那个“秦”萦绕在你耳边,铭刻在你心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日久天长,哪管他齐楚故国何在呢!若非六国遗胄,那么一介平民只求生活安定,免受战火荼炭,于愿已足,只要不是暴君,不行暴政,谁做大王,于他们并无大碍。
这正是李斯的卓越和辉煌!
但就在他的事业走向巅峰的时候,也为他最终的悲惨结局伏下了祸根。这一切又都是他少年时的“理想”使然。他既然不愿做“厕中鼠”,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位在“仓中鼠”上,那么自己的思维、行为必然要以之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已是不择手段了。
察言观色、阿谀奉迎是他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嬴政时期的吕不韦,虽然位高权重,但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过魏国的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这些人的门下,可以说是食客如云,谋士影从。吕不韦身居天下第一大国、强国的“仲父”,自然也不甘落后,所以也附庸风雅,网罗招揽了所谓的名士食客三千余人。李斯投身相府,可谓适得其时。荀卿曾追随春申君任楚国兰陵令,李斯以曾师从荀卿,以荀卿当时的名望,加上李斯的卑躬屈膝巧言令色,吕不韦收留李斯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在荀卿的学生中,李斯的乖巧善辩和察颜观色是首屈一指的。正因为如此,他先是得到吕不韦的信任,进而有了接触秦王的机会,找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政治平台。接下来以反间计离间六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瓦解六国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盟,桩桩件件,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本色。就是在主政期间,他也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花红柳绿惹人醉
下一篇:给越狱的善良找一个灵魂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