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里三堂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桥流水怡人情性,而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则令人发思古之幽思。在同里古镇的建筑中,明清建筑约占十分之四,既有庄重古朴多达九进的深宅大院,又有小巧玲珑、林木森秀的私家宅园,还有和精雕细刻、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桥流水怡人情性,而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则令人发思古之幽思。在同里古镇的建筑中,明清建筑约占十分之四,既有庄重古朴多达九进的深宅大院,又有小巧玲珑、林木森秀的私家宅园,还有和精雕细刻、雍容华贵的华丽宅第,他们之中既有历史名人的过从之处,也有经商发迹后的富家民居,其建筑构思、营造布局和建造艺术已经超越了一般民居的含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俗风尚,也含蓄地表现出建筑主人的个性和志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称为“同里三堂”的“嘉荫堂”、“崇本堂”和“耕乐堂”。位于同里竹行街尤家弄口的嘉荫堂,旧称柳宅,是南社诗人柳亚子之叔柳炳南为柳姓子侄建造的读书之处。嘉荫堂建于民国初年,即1922年,占地一亩四分,共三进二十四间,布局为前厅、中园、后楼,建筑紧凑舒适,房间宽敞,不显拥挤,周边是中西合璧的清水细砖砌置的高墙。前门临街,后门依水的独特格局使嘉荫堂在小镇民居的地势中独占鳌头。堂内亦多砖雕、木雕、浮雕,与崇本堂风格类似。而“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的对联,则使嘉荫堂在游人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进入门厅,过天井,即见屋脊中央为“松鹤长春”砖雕,屋脊之上有“福禄寿”三星高照,颔首微笑,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嘉荫堂的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但更令人惊叹的却是以梁棹窗棂间的精雕细刻。
嘉荫堂是读书堂,周遭的雕刻图案除了吉祥花卉图案外,还有传说故事、戏曲人物,其取材和寓意都与读书处的气氛十分融洽。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则刻有“岁寒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八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戏文透雕。落地长窗的裙板和夹堂板上刻的是“博古图”,“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还有寓意“金玉满堂”的白玉兰和寓意“蟾宫折桂”的木樨花。内堂衍庆楼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观者无不为之倾倒。移步衍庆楼内,“伯乐相马”、“敦颐赏莲”、“羲之爱鹅”、“天骥放鹤”、“松下寻隐”、“高山流水”、“踏雪寻梅”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的历代名士的木雕,历历在目,使嘉荫堂里回荡着浓郁的书卷气。
听着当地导游的介绍,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一切竟会出自一个唯利是图的卖油商人之手,着实令人惊而诧之。柳炳南原是本县芦墟一家油车坊(榨油厂)主,胼手骶足,苦心经营,几十年才撑持了一番家业。也许是受古镇浓厚的文化气息薰陶,也许是一生经商谋生的反思,在几千年来形成的“士农工商。倡优隶卒”等级观念面前,好似大彻大悟,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惜白银贰万两建造书屋,延聘名师,鼓励子侄跻身仕途,封妻荫子,嘉荫之意或寓于此。
立于高高的院墙下,我在想:昔日的嘉荫堂代表了书香袭人,代表了暗香盈袖,是许多穷家之弟心灵无法抵达的彼岸,而如今的嘉荫堂在古镇旅游文化的浸润中越发的大气越发的四海起来。举手投足间均显飘逸与精雅的完美结合,带有西洋风情的民国建筑让人在看多了古建新构的同时,眼前一亮,犹如在老房子里欣赏交响乐般的超凡脱俗。
烽火墙与哺鸡脊将主人压制火灾趋吉避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的楹联尽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雅之气,嘉荫堂,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现主人追崇学而优则仕,封妻荫子、恩泽后世的心路历程。
梁上的官帽刺是历来引起后人暗讽的话柄,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江南人藏愚守拙的谨慎相去甚远。其实,何须伪诈,滤尽铅华,真真实实的活着何尝不是幸事。
踏入后院,紫荆花满枝灿烂的怒放着,芳香四溢,一如当年。光脚踩在鹅软石铺置的花阶暗八仙铺地上,有如初生婴儿般的无邪,莫名的会使人的心安定下来,平日里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而堆积的负累与纷扰顷刻间化为乌有。
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是整个堂里最有味道的一个建筑。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这庭院虽无退思园等精美,但突然出现在高宅深院中,在沉闷甚至艰涩的文化中出现一方自然景致,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想坐在长廊中清静小歇。
绣楼闺房里的雕花大床在失去主人后依然在静候着主人的回归,即使深知往事已无从追忆。
出后门回眸的时刻,突然悟到嘉荫堂多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缘由是它一直是记忆深处传承的旧梦。
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
崇本堂的主人叫钱幼琴,同里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崇本堂,分为喜堂和寿堂。估计这和三桥的风俗分不开。
崇本堂是近代的物件,建成时已近辛亥革命,寓“崇德思本”之意。整个建筑群体沿中轴线向纵深发展,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共五进,前低后高,端的是“步步高升”。该堂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叠有湖石花台的庭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作为钱姓米商嫁女的妆奁,除了私家宅第的家居便宜,隐隐地透出一股暴发子弟富贵骄人的气焰。
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每一位游人赞叹不已。崇本堂内,精华在于雕刻,木雕比比皆是,其艺术之精湛,为江南民居中罕见,恍惚间象是在山西或者安徽的旧宅里。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的深浮雕。门楼的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朋字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